對皇帝哪裡還會客氣。
吳補闕對李顯慷慨陳辭,唾沫星子都噴到了李顯的臉上:“陛下,您糊塗啊!宗室可是陛下您最大的依靠。現在陛下骨肉凋零,能夠扶助您的只有一個相王、一個太平了,陛下還要把他們除掉,要做一個孤家寡人嗎?”
吳補闕言猶未了,曹拾遺怒瞪雙目闖了進來,一聽吳補闕所言,馬上又接了一句:“陛下,自古信任外姓、疏遠骨肉的人,可都沒有什麼好下場!臣萬萬不能坐視陛下重蹈古帝王之覆轍!”
緊接著,當面哭諫的、上書痛責的,百官群情激昂,朝野議論紛紛,到處都傳說皇帝忘恩負義,要對他的親兄弟和親妹妹下毒手了。李顯面對如此情形,不禁慌了手腳。
p:誠求月票、推薦票!
廣告:《來自秦朝的你》,書號3109322,作者:西悶慶!看這書名,看這作者名,還用考慮麼,快去瞧瞧吧:)(未完待續。。)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孤注一擲
李顯沒有想到大臣們的反應會如此強烈,當初剝奪張柬之五人權柄的時候,群臣可沒有這樣強烈的反應啊。
他卻不想想,相王和太平已經在朝堂上經營了多少年?
他在房州一住就是十六年,相王和太平可是一直就在朝堂上,雖然在武則天的威壓之下,相王和太平一向謹小慎微,不敢有什麼大動作,但總比他這個廬陵王人氣強吧。雖然李顯現在是皇帝,可他復位一共還不到一年時間,能建立多麼雄厚的班底呢。
再說驟然高升的張柬之五人,他們固然收穫了無上的權力和名望,卻也收穫了太多的嫉妒,尤其是他們得志之後過於驕狂,百官表面上不說什麼,心裡哪能沒有一點嫌隙,他們的根基連李顯都比不上,比起相王和太平更是雲泥之別了。
群情洶洶之下,李顯頓時退縮了,儘管梁王和韋后不肯放棄這個機會,不斷向他施加壓力,李顯依舊猶猶豫豫,不敢貿然下決定。就在這種僵持之中,朝廷捱到了則天皇后的大殯之期。
大殯之後,李隆基和他的兩個兄弟連王府都沒有回,半路就離開出殯隊伍,馬不停蹄地趕回封地去了。武三思獲悉這一訊息,再仔細權衡一番,收於收斂了把相王和太平一網打盡的野心。
如今的情形是:百官堅決反對,地方上又有李隆基三位王爺領軍治民,南衙禁軍近來也有些不甚安份,王同皎謀反的事暴發的又太突然,武氏一族完全沒有準備,而韋氏一族則剛剛興起。
這種情況下如果把相王和太平公主逼得太緊,一旦他們狗急跳牆。鹿死誰手,殊未可知。面對這種情景,已經佔據了優勢的武三思何必輕易冒險,武三思把自己的意見對韋后一說,韋后卻不甘心,眼珠一轉,又把主意打到了張柬之五人身上。
武三思也覺得,張柬之五人雖然已經是沒了牙的老虎,可是如果有機會再踢他們一腳,徹底斷送他們東山再起的可能也未嘗不好。於是馬上授意一班爪牙,重新炮製出了一份供詞。
李顯明知張柬之五人是冤枉的,可他對張柬之五人扶自己登基的恩情並沒有記住,卻牢牢記住了他成為皇帝之後張柬之五人是如何的囂張,李顯預設了這份供詞的真實性。對張柬之五人下手了。
李顯下旨:五王因對皇帝心生不滿,慫恿王同皎等人刺殺梁王與皇后。試圖挾天子以令諸侯。罪莫大焉。念及他們有從龍之功,且有十次免死之鐵券,所以不予重懲,著五人削除王爵,貶到地方任刺史。
王同皎等人事機不密,恰如楊帆所說。不僅害己,而且害了別人。這時正是神龍二年的陽春三月,距離五王政變,推翻則天女皇。擁戴李顯登基剛滿一年。
三月初七,李顯以謀逆罪將王同皎、張仲之和祖延慶三人在都亭驛處斬。宋之問、宋之遜兩兄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