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一十八章 專訪

“好了,下面是提問時間。”

“相比於滬上國際電影節和京城國際電影節,平遙影展有什麼不同?”

馬可穆勒操著一口大碴子味的中文道,“展映影片數量雖少,但影展所選擇的大部分電影都將在這裡進行亞洲首映或中國首映。

同時也將舉辦一系列與放映活動緊密結合的藝術展、論壇、大師講堂、研討會等活動。比如北野武先生的新作,《極惡非道·最終章》就將在平遙首映,阿斯哈·法哈蒂導演剛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推銷員》也將進行現場展映,還有國內的幾部新片···”

“青年電影實驗室的具體參與者是製作公司?還是賈導的團隊。”

謝飛道,“這個我來說比較合適,現在國內的電影教育已經跟市場脫軌,我一向認為應當改革。這次的平遙影展就是個嘗試,影展方會跟京影、中戲、上戲合作,我們提供師資力量,同時也不定時會有業內人士如曹宇、寧皓、文木野等人講課。

後邊的實踐環節···”

萬年接茬道,“這個主要是我們負責,青年影視會提供大量的崗位供學員實習,相信可以培養出一批現代電影工業人才。”

“只有一家公司參與?”

“對,有什麼意見嗎?”

萬年往後一靠,“如果其他製作公司,也有那麼多大片需要人手,那麼多專案需要新人,那麼多特效技術需要學習研究,當然也能參與進來,我們歡迎。就目前來看,我認為有這個規模和實力的,也就只有我們。”

年輕人,不要太氣盛!

記者們差點把這句詞給噴出來,太囂張了,你強你牛逼?

不過呢,轉念又一想,還真就人家牛逼。

掰著指頭數數,每年能開那麼多大製作,有實力提供崗位的,也就人家一個。你是讓年輕人去花藝坐冷板凳?去光線學銷售?還是去跟著別的小公司拍爛劇?

人家手硬名聲好,錢多導演足,內外兩開花,進能文藝拿獎,退能商業大賣。

就是一個詞:捨我其誰!

······

奧斯卡塵埃落定之後,萬年這個名字,似乎也在美國媒體的眼中忽而變得顯眼了起來。

相比於國內和歐陸,老美對於非本土的演員,向來關注度不高。唯二地位超凡的,一個是李小龍,開始了功夫時代,一個是程龍,完全把自己的烙印刻在了好萊塢。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臥虎藏龍》雖然很吊,但發哥、楊紫瓊、國際章等人的印象也就此固定,雖有片約,卻還是難以打入主流。

想不到多年之後,卻有一個,不,是兩個中國演員,不是靠著那種想象中的中國農村或者說是古代生活奇觀,而是靠著洛杉磯的天空以及巴黎的蘋果樹走入了好萊塢的視線,並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兩個金球獎,一個奧斯卡,靠著這一點,那兩位足以在好萊塢立足。

而在部分關注經濟的傳媒人的眼中,他們更代表著一種趨勢,一個團體,或者說一個時代。

2011年前後,中國公司開始在好萊塢投資,其中也有些成功電影,但大部分都是給人家分擔風險順便掏錢,表面上吹你是大老闆,背地裡把你當凱子,基本都是這麼個狀態。

但那家公司不一樣,眼光獨到,手段精準,沒去跟風那些一看就能大爆的超級大片,另闢蹊徑,從小成本和藝術片入手,一步步在好萊塢烙下自己的印記。

當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人家早就變成了參天大樹,威脅性不強,但已經是難以忽視的一方諸侯。

更關鍵的是,他們不僅是美國市場難以忽視的新勢力,更是中國市場上的大敵,說是美國大片輸出中最大的對手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