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搞清楚他們是不是對朝廷有怨恨反感的情緒,萬一有,就要及時想辦法去解決。對老百姓也一樣,要發自內心地為他們著想,讓百姓擁戴你,不能光看著他們表面都很臣服,就以為沒什麼問題了。

當我把這個故事講給景王聽了之後,他起初若有所思,但接著又說,管仲的話聽上去有些空洞。

我便回答說:其實之前我說的天地萬物發展都遵循一個規律,和治理國家都有共通之處。作為帝王首先應當處理的是一個心態的問題,要認識到萬物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不可強求,即使是帝王的權勢也不能改變得了。這樣就能讓自己保持一種平常心,剔除對浮華的一味迷戀,認識到生命的本善。比如說作為帝王,其實令真正的賢王感到滿足的不是擁有多少疆土、多少財富,而是能夠讓老百姓都安居樂業,同時也不計較能不能在歷史上留下美名。

拋棄聰明智巧,實行無為而治,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拋棄仁義,人民可以恢復孝慈的天性;拋棄巧詐和私利,盜賊也就沒有了。聖智、仁義、巧利這三者全是巧飾,作為治理社會病態的法則是不夠的。所以要使人們的思想認識有所歸屬,那就是,保持純潔樸實的本性,減少私慾雜念,拋棄聖智禮法的浮文,才能免於憂患。

心裡整天惦記著我要做聖賢,急功近利,最後反而只是追求虛名。不想這些,只是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反而會被別人稱為是聖賢了,這才是真正的聖賢啊!換句話說,如果你能夠達到真正的高尚境界,你就會尊重自然,而不是用自我所謂的智慧去幹涉事物,這樣就自然會放棄這些智巧、仁義,直接回歸到本我的境界。

點選(692) | 評論(6)

董仲舒①:最近在研究春秋這段歷史。春秋二百四十年之中,弒君三十六年,亡國五十二年,細惡不絕之所致也。李老目光敏銳啊,只是可惜當時能夠懂得這個道理的君王和諸侯太少了。孔丘:仁義是人的本性,仁義的表現是泛愛無私,但最終的結果還是利己;或者說,以利人開始,換取利己的結局。人與人之間是一種互利關係。

。 最好的txt下載網

絕聖棄智 認識生命的本善(2)

李耳:孔丘所說的這種做法是矯情之舉,繞了一個彎子,最終還是回到個人生存問題上來,亦即歸為生養之道;而生養之道最根本的還是自然。因此,我認為仁義之說實在是迂闊得很,而自然說則直麵人生。

墨翟:仁、義是指兼愛,仁人、義人就是實行這種兼愛的人。而兼愛則是一種無差別的愛,要求人們拋卻血緣和等級差別的觀念,愛人如己。

孟軻:仁義禮智根於心!做臣下的心懷仁義來侍奉君主,做兒子的心懷仁義來侍奉父親,做弟弟的心懷仁義來侍奉哥哥,這就會使君臣之間、父子之間,兄弟之間都完全去掉利害關係,心懷仁義來互相對待,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的,是不可能的。何必要去談“利”呢?(為人臣者懷仁義以事其君,為人子者懷仁義以事其父,為人弟者懷仁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懷仁義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莊子:我覺得所謂的仁義道德不過是社會的產物,不是自然存在的。我鄙視這種固有的偏見,我希望真正和自然融為一體。我的標準不是仁義,而是天命、是自然規律,不是你們儒家倡導的那套禮儀教條。樓上孟子的那些話毫無意義,你要知道,即使廢除了所有制度、規則的約束,完全放任人們的行為,我們也不會自由到哪裡去。因為,往往大自然一條最普通的規律就可能比暴君施行的任何一條規則更能約束我們。

①董仲舒(前179―前104),廣川(今河北棗強東)人。西漢哲學家,經學大師。少年時專治《春秋》,景帝時為博士,潛心鑽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