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3頁

好話不多說,大家都是聰明人,自然明白了道理——趙廷美壓根就不是嫡子,金匱之盟沒他的份兒,所以皇帝犯不著弄死他,也從來沒想弄死他,他是自己死的宰相之一的李昉覺得皇帝越說越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為免皇帝說多錯多,他趕緊表態兼提醒:&ot;趙廷美那傢伙悖逆,天下共聞,而宮禁中事,若非陛下委曲宣示,臣等何由知之!&ot;

傳位之爭就此畫上圓滿的句號從此以後北宋王朝的皇位,都由宋太宗的子孫們代代相傳

官方史料當然都是為獲勝的宋太宗說好話經過層層鍛造的史書甚至還說,趙匡胤其實也早想將皇位傳給弟弟,還曾經當著大臣的面誇獎弟弟比自己更有福份這事光從表面來看倒也深顯悌孝家風,何況宋太祖活著時,一直沒有給自己的兩個兒子確定太子親王身份,皇族中權位最高的就是晉王趙光義了

不過宋太祖之所以延遲立儲,也許是因為他想將皇位傳給自己偏愛的兒子,而不是傳嫡傳長——他死時,宋皇后原本派王繼恩去召的,正是宋太祖的小兒子德芳,而不是嫡長子德昭開寶九年,年方弱冠的趙德芳終於出閣參政了,或者宋太祖原本打算的,正是等他參政施展才華之後,再正式立他為儲——而就在這時候,宋太祖死了……

更令人犯疑的是:杜太后真的留下了&ot;金匱之盟&ot;嗎?且不說其它複雜的政局人事,光從情理上就很難站得住腳

杜太后對趙光義應該還是有些偏愛的讀書不惹事的兒子當然比自幼舞刀弄棍外出流浪的兒子令人省心但是那個不重蹈後周覆轍所以要兄終弟及的遺囑前提就很難成立

杜太后去世時,趙匡胤的長子德昭只有五歲,確實是個幼兒然而趙匡胤本人卻正當三十五歲盛年,杜太后一個做孃的人,自己都活到了六十歲,怎麼會一口咬定親生兒子會在皇子未成年時就死掉呢!

更離奇的是,那時杜太后已是臨終,換了任何一個做孃的人到了那個節骨眼上,想見親兒子的心都會異常的急切,更別說還牽連到了心愛兒子的政治前途,那更是要當面交代的以她的老練精明,口授遺詔之時她怎麼也應該把趙匡義找來旁聽,怎麼趙匡義趙廷美統統不見,反倒是一個外人趙普在場?

不難看出,所謂&ot;金匱之盟&ot;,其實就是趙普為獲取宋太宗重用,迎合他的心理編造出來的謊言

回過頭來看,我們或者能理出這樣一條脈若隱若現的脈絡:在宋太祖猝死一事上,趙光義也許沒有什麼責任,但是在搶佔皇位方面他卻大有問題宋皇后做為每天都迎送太祖上下朝且本人出身皇族的正宮嫡後,肯定是深知太祖心思及宮廷內幕的,她派王繼恩去找的趙德芳才多半是太祖心許的皇位繼承人誰知太祖的近侍王繼恩卻早已經和趙光義同一個鼻孔出氣,竟違背皇后懿旨找來了趙光義,宋皇后自知大勢已去,只能認輸世人都知道,父死子繼才是正常規律,趙光義稱帝後,兩個侄兒便成了他的心腹之患——而他們也確實都相繼早逝了兩位侄子的去世不可能不引起趙廷美及大臣們的警惕於是,趙普便在此時帶著&ot;兄終弟及&ot;的金匱之盟閃光登場,為趙光義的繼承權找到了根據再然後趙普勸宋太宗不能一誤再誤,又找到了趙廷美的岔子,將其貶官外放後再讓他在流放地&ot;病死&ot;隨後再由宋太宗宣佈趙廷美並非杜太后嫡出之子,&ot;兄終弟及&ot;與他無關

躺在陵墓裡的杜太后,恐怕也不會料想到,自己死了這麼些年,還能給兒子派上用場吧!

世上的君子們連塊肉割不方正都不肯吃,就更不可能做出拿一個已經死去十幾年的老太婆骨頭來榨油的事情但是有人卻不但做了,而且還做得有板有眼理直氣壯正大光明真是令人佩服得交關難怪朱溫一類流氓強盜總能稱孤道寡,難怪自小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