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宣宗青梅竹馬、受到他萬千寵愛的孫太后所體會到的喪夫之痛,比早已離異心如古井的胡氏,毫無疑問要強烈得多然而喪夫之外,她還不得不接受另一個事實:英宗即位時年紀太小,所有的權力都事實掌握在太皇太后張氏的手裡張氏一如從前,對&ot;靜慈仙師&ot;胡氏禮遇有加她雖然不能給胡氏上太后的尊號,卻能給予她不亞於太后的生活條件孫太后仍然不得不坐在胡氏的位次之下兒子險些不能即位的現實使她接受了婆母的安排,宮苑中的生活就這樣在平靜中日復一日地繼續下去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她在五年間先後操辦了庶出女兒順德公主、親生女兒常德公主的婚事
時間很快就到了英宗登基的第七個年頭正統七年(公元1442),張太皇太后為十五歲的皇帝孫子選定了都督同知錢貴十六歲的女兒為皇后這對小夫妻在五月十九日完成了他們的終身大事
英宗成婚不到半年,十月來到的時候,歷經四朝的太皇太后張氏終於離開了人世
張氏的離世,對孫太后來說是有悲有喜,悲的是畢竟多年母女婆媳,喜的是從此真正成為王朝第一貴婦人但是對於胡善祥來說,卻是莫大的打擊雖然孫太后遵照張氏生前的意願,仍然維持她的物質生活,但是她仍然為婆婆的去世而日夜痛哭不止
張太皇太后去世一年後,正統八年冬十一月,胡善祥也隨之而逝
孫太后倒並沒有因為丈夫和婆婆都不在了,就將胡善祥隨便打發,她傳令大臣公議胡氏的治喪規格
重臣楊士奇提出,應當按皇后的禮節,將胡氏入葬於宣宗的景陵
不過楊士奇的主張卻沒有其它人敢於附議每個人都知道孫太后的心思是什麼:別說她是太后,換了任何其它人,都不會打心眼裡願意讓別的女人和自己的丈夫合葬一穴、生死相依的
最終討論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胡氏以妃禮下葬於金山
現在,孫氏終於成了真正的天下第一貴婦人,她終於可以隨心所願地過日子了孫太后是一個沒有太多權力慾望,也沒有什麼軍政天份的人,因此她也沒有管兒子的政務,只是在後宮中過自己好不容易盼來的舒心日子而已但是她沒有想到,老天偏偏不讓她安靜,就連這樣無聊的日子都不曾讓她享受幾天
問題出在英宗自幼跟隨身邊的一個太監身上
這個太監名叫王振,英宗從小就由他侍奉起居英宗叫他做&ot;先生&ot;,對他言聽計從即位不久就讓他當上了司禮太監,有為天子代筆的權力王振也因此渾身發輕,一心一意要借著小皇帝抖擻威風
早在英宗剛即位的時候,王振就曾經慫恿不到十歲的英宗主持衛戍部隊大閱武——說是皇帝閱武,實際上都是王振在吆三喝四;說是&ot;代傳旨意&ot;,其實小皇帝能有什麼主見,還不是王振說啥他說啥!
事情被張太皇太后聽說之後,她勃然大怒,小皇帝越是為王振求情,她就越是要當即將這個得志小人處死但是在場的五大臣卻鬼使神差,想要賣小皇帝的人情,居然也加入了求情的隊伍之中太皇太后可以管教孫子,卻不好讓五大臣掃了面子,只得饒了王振的性命張太皇太后萬萬沒有料到,十年後大明王朝和孫兒的前途,果然就壞在了這個閹人的手裡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瓦剌部太師也先派使者來到北京進貢良馬按規矩大明王朝是要給予使者賞金的王振發現,也先所派來的使者並不是表章上所說的&ot;三千人&ot;,差了那麼些兒&ot;精打細算&ot;的王振決定不讓瓦剌佔這個&ot;便宜&ot;,一定要點著人數頒賞,而且把貢馬的檔次也硬生生地扣了一級——堂堂天朝上國,竟然向進貢的&ot;四夷&ot;擺出這樣做買賣的架勢,丟人到了極點也先所派來的使者還負有嚮明朝廷求婚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