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將若之何?五代十國時人世動盪,當兵的動不動就搞兵變給人披黃衣,那都已經不是新鮮事了被人披上黃衣卻寧死拒絕的,也不是沒有過趙匡胤既辦不到,那還有啥可說的
其實事已至此,範質自己也知道沒啥可說的了眼看著自己的搭擋王溥上前向趙匡胤行君臣之禮,他也沒了法,也只能跟著行禮了事,認可了趙匡胤的帝王身份
大局已定
&ot;禪讓&ot;的節目再一次在中國歷史上重現這一次舞臺換在了汴梁城內的崇元殿上孤立無援的後周小皇帝和他的年青寡母,不得不&ot;頒下&ot;了禪讓詔書在一通隆重的必須過場之後,趙匡胤登基稱帝,改國號為&ot;宋&ot;,改紀元為建隆元年七歲的柴宗訓由後周小皇帝變成了大宋&ot;鄭王&ot;,符太后被稱為&ot;周太后&ot;,母子倆淒悽惶惶地遷居西宮
從這一天起,歷時一百八十餘年的北宋王朝開始了
十二、杜太后的兩次發言
(兒子當了皇帝,母親自然是太后成為太后的杜氏,留在史書上的發言有兩次而這兩番言辭,對於宋王朝都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稱帝後,趙匡胤當然有忙不完的公事要辦,當然,天子無私事,現在他的家事也是公事了
母憑子貴,當年二月,五十九歲的杜四娘被自己的二兒子、新任的宋朝天子趙匡胤冊立為皇太后
為皇太后上尊號的典禮進行得異常隆重就在趙匡胤率領文武群臣向母親大禮參拜之時,人們卻發現高坐殿上的杜太后並沒有欣喜得意的表情,反倒是滿臉的擔憂愁悶太后竟然不滿意,大臣們慌了手腳,連忙上前問道:&ot;臣子們都聽說母以子貴,如今您的兒子已經貴為天子,您安享尊榮,為什麼還不高興呢?&ot;杜太后侃侃而談:&ot;我聽說為君極難天子位居萬民之上,如果治國有道,天下歸心,當然能在寶座上穩享尊貴,但是萬一出現失誤,駕馭不了國家,那時恐怕就是想做一個平民老百姓,也是求之不得了這就是我如今最擔憂的事情&ot;
趙匡胤聽了母親這番話,不禁悚然心驚,立即起身向母親拜謝說:&ot;孩兒謹記母親的教誨!&ot;
做為一個封建社會的女人,杜太后在由男人書寫的史書上沒有太多露面的機會,她的言談也只留下了寥寥數語的記載然而就是這僅有的幾句話,卻包含了極多的內容,使我們能夠側面瞭解她的一些特質
杜太后最著名第一句話,當然就是陳橋兵變後的那一句從其中我們不難感覺出,對於兒子謀奪天下,她事前不驚事後不傲,完全處之泰然,心理素質簡直超佳更重要的是看得出來,對於謀朝篡位這件事,她認為是兒子素有大志終於成功的表現,沒有絲毫拿道德框框約束自己或兒子的打算,心腸之剛硬,為人之講求實際,更與&ot;婦人之仁&ot;一點邊都搭不上
從她在當上太后那天所說的那番話裡,更不難看出杜氏老而彌辣的薑桂本性,這是一個具有眼光和遠見的人物
母親是兒女的啟蒙老師至少這是我的觀點只有美色只識嬌柔只知使性子只會唸叨&ot;三從四德&ot;只知道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女人,以及只能欣賞這些女人的男子,是很難指望兒女如何出類拔萃的唯有杜太后這樣的女人,才有可能養育得了兩個開創歷史的帝王兒子也只有杜太后這樣的女人,才會調教出那個敢拿擀麵杖質問趙匡胤有沒有擔當天下膽量的趙家女兒
杜太后留在史書上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番話,據正史的記載,應該是她在人生即將結束的時候留下來的這番話無論真偽,都牽涉到了宋王朝傳承的最大謎案:&ot;金匱之盟&ot;
宋王朝建立的第二年,即建隆二年(公元961)四月,杜太后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