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將至,難道大夥兒想功虧一簣嗎?”
“李昭武,我們僅有三百騎,如今人困馬乏的,如何能戰?”一員監門衛校尉對跟著李巖這愣頭青出戰後悔不迭,沒好氣地問道。
李巖轉身向後,指著陡峭峻拔,似劍戟羅列的山峰,臉上充滿了自信地說道:“我在山上早埋伏下五百軍士,拂曉前與我們一起突襲邪教的玄黃觀和山谷內的邪教巢穴。天亮後高將軍率軍趕來,作為接應,他***,這場勝利不就如熱鍋上翻餅一般容易?”
“不願意取這功勞的,留下守營!”郭子儀揚聲喝道。
我真他媽蠢?他李昭武也不是個傻子,能把自己往死路上推?那員監門衛校尉痛罵自己蠢,吃盡千般苦,生死關頭也走了一遭,為的是立功受賞升遷,當下振臂呼道:“願隨李昭武殺敵!”
羽林騎求戰的情緒被激起來,眼看群情激昂,就要呼聲如雷,這可是埋伏偷襲,慌得李巖連連揮手下壓:“兄弟們,安靜!安靜!”
“郭大哥,我們商議一下如何分兵突襲的事,我與霜兒……”李巖拉著郭子儀躲到一邊商議起來。
少室山東距太室山約二十里。據說,夏禹王的第二個妻子,塗山氏之妹棲於此,人民在山下建少姨廟敬之,故山名少室。
少室山有三十六峰,諸峰姿態各異,簇擁起伏,峰巒參差,峽谷縱橫,頗為壯觀。山北五乳峰下就是聲威赫赫的少林寺。
下午申時,少林寺山門前來了幾騎,為的是一對少年夫婦,男的俊朗,女的嫵媚中帶著一股英氣,俱著狐裘,幾個身形精悍的隨從,身著緊身窄袖胡服,背弓攜刀,左顧右盼,顯得異常警惕。
為那少年抬頭一望,山門的正門面闊三間,為單簷歇山頂建築,左右配以硬山式側門和八字牆,整體配置高低相襯,十分氣派。
少林寺的知客僧滿臉笑容地迎了上來。
知客僧迎來送往,見過的人不少,看那對少年夫婦輕裘名馬,非富即貴,可他們一臉的風霜疲憊之色,身形還挺得筆直,眼神犀利,又有幾分邊將老卒的味道,他們的隨從,舉手投足,俱是大唐的軍校的樣兒。
這是哪家的將門子弟?大雪滿途,還風塵僕僕地趕來燒香還願,少林寺這幾日香火也不旺,被山南的玄黃觀搶了不少信徒,而且他們勾結官府,實力龐大,知客僧笑臉相迎,陪著他們拾階而上。
一進山門,便見一尊彌勒佛供於佛龕之中,大腹便便,笑口常開,人稱皆大歡喜佛。神龕後面立有韋馱的木雕像,神棒在握,是少林寺的護院神。俊朗少年帶著隨從只是匆匆瀏覽,並不駐足,過了山門,便是甬道,兩旁碑石如林。
經甬道過碑林,穿過天王殿,來到大雄寶殿。殿內供奉著釋迦牟尼、阿彌陀佛、藥師佛的神像,那對少年夫婦虔誠地上了香,走到知客僧面前,遞了張飛錢過去。
眼睛瞪得溜圓,知客僧呼吸一滯,足足三千貫!點頭哈腰更甚,將少年夫婦帶到後面的西禪房,那是負責接待貴賓的堂室,點心熱茶流水般的奉送上來。
那俊朗少年喝了口熱茶,微微笑道:“小可喜佛,可否請無名方丈一見。”
看這少年的排頭,身邊那幾個隨從,就是吃齋唸佛的方丈也得趕過來結交一番,知客僧趕緊往方丈室跑去
這段時間大雪封山,山門清靜,今日有貴客登門,少林的無名方丈聞知客僧講述那對少年夫婦行貌,猜測他們的身份,沉吟片刻,點頭應允。
遠遠看見西禪堂下,幾個身姿筆挺的侍衛攜弓挎刀,無名方丈心中隱隱起了不安。
聽見一個少年清朗的聲音吟道:“心依六禪靜,寺據萬山深。樹古風留籟,地靈夕作陰。”
無名方丈年不過四十,生得寶相莊嚴,舉手投足都有一股禪宗大師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