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第一節 苦難童年

潘成一直想不起父親是什麼樣子了,當父親離開他的時候,潘成僅僅是一個三歲多的孩子。那年是1974年,*還沒有結束。中國本部的農村是閉塞的,農民們只知道成天地地裡勞動,對於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每天都在為吃不飽飯而發愁。

潘成家本來是不錯的,父親是村裡的會計,為人實在,坦誠,廉潔,深得村民的愛戴。媽媽是一個樸實勤勞的女人。潘成是全家最小的,上面有大哥,二哥和兩個稍大的姐姐。一家人雖然日子清苦,但是也是其樂融融。爸爸每次開會回來,都不忘買上一些水果,這時候,院子裡其他的孩子也會跑來,看著父親把水果也分給其他的孩子,潘成小小的心裡很不高興,對一些小夥伴說:“ 我爸買的東西,你們為什麼來吃!”。這樣的時候多半都是這樣,現在,潘成對父親的印象很多時候都會是這件事情。

可是,災難還是給了這個幸福而貧窮的家庭,作為頂樑柱的父親,因病去世了。

出殯那天,全村好多人都來了,來為這個好人送行。潘成被大人們抱著,隨著送行的隊伍,把父親送到了那個小土堆裡面。在大人們的幫助下,潘成向父親的墳下跪,然後又隨著人們回到了家。

媽媽哭得已經沒有有眼淚,只有把幼小的兒子背在身上,看到自己年幼的孩子,心裡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潘成太小,還不懂得這些事情,也沒有因為這個事情而難過。小小的孩子,怎麼知道沒有了父親,自己今後的生活會受多大影響呀。

媽媽是堅強的,從推動丈夫的痛苦中,她告訴自己,不能夠倒下,自己倒下了,孩子們怎麼辦?所以媽媽打起了精神,開始了新的生活。還好,家裡有大和二哥。這時候大姐已經22歲了,二哥也已經20歲了,家裡的擔子就落在了媽媽的大姐二哥的身上。因為三姐只有9歲,四姐只有6歲,而我們可憐的小潘成,僅僅3歲多點。

每天天不見亮,媽媽就已經起床了,準備一家人的早餐,家裡養了兩頭豬,還要煮豬食,把這些都忙完,天就毛毛亮了,這時候,哥哥姐姐們陸陸續續起床了,吃完早飯,媽媽、大姐和二哥就要出去上山幹活了。三姐要去上學,家裡就只有四姐和潘成了。早飯一般都是玉米糊,裡面加點紅薯或者什麼,要想吃一次大米飯,幾乎都是不可能的,只有遇到過節日的時候,家裡才會有米飯吃。菜多數時候是自己泡的酸菜,或者自己家裡種的那些不多的菜。日子就在這樣的艱辛中慢慢過著,潘成也就慢慢地成長著。

慢慢地;潘成才知道了沒有父親意味著什麼。父親的去世,家裡欠了好多債務,所以家裡吃、穿方面都比別的家庭差了一些。潘成一年才會有一次穿新衣服的機會。這種衣服是用白布自己家裡染成那種深藍色,再讓人手要做成了。雖然這樣,每次穿上這樣的新衣服的時候,潘成心裡還是很高興的。家裡幾乎一年到頭難和吃一次白米飯,只有遇到過年過節,才可能好好地吃上一次米飯。就是在和小夥伴們一起玩的時候,人家也會欺負自己,潘成明白了,這都是自己沒有了爸爸的原因。

那天,潘成5歲多的時候,媽媽讓他把家裡的幾隻小鵝趕出去,讓它們吃點青草。同院子的三嬸家的幾隻也一起跟著想出去,潘成把三嬸家的鵝趕開了,沒有讓那些鵝和自己家裡的一起出去。後來三嬸家的鵝不知道到哪裡去了,三嬸找了好久都沒有找到,就回來對著潘成家門口破口大罵:“你們寡婦家裡,有什麼神氣,還把我家的鵝給趕開了!”媽媽聽著,沒有去和三嬸吵,但是潘成不服氣,就出去和三嬸對罵了幾句,當然,小小的潘成,怎麼會是三嬸的對手,最後也只好哭著跑了回來。媽媽看到哭泣的兒子,心裡難過得不知道說什麼,把起兒子,為他擦去了委屈的淚花。

在潘成5剛時,大姐已經2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