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和退休服務、金融服務以及資產管理。AIG在2007年9月宣佈旗下一家全資子公司已完成對21世紀保險集團的收購。
AIG主要透過美國人壽保險公司(ALICO)、AIG Star Life Insurance Co。; Ltd。、AIG愛迪生人壽保險公司(AIG Edison Life)、美國友邦保險有限公司、American International Assurance pany (Bermuda) Limited、南山人壽保險公司、The Philippine American Life以及General Insurance pany (Philamlife)等機構開展境外人壽保險與退休服務業務。友邦保險公司主要涉足中國 (包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越南、印度尼西亞與印度市場。2007年,海外業務佔AIG人壽保險與退休服務業務的保費與其它相關收入的79%,佔AIG人壽與退休服務業務運營利潤的76%。
美國國際集團(AIG)的一些金融衍生產品在金融危機襲來之際化作“毒藥資產”。美國國會調查人員公佈的一份報告顯示,AIG管理層可能早在危機到來前已知道潛在問題。在AIG當前的賬面損失中,相當大的一部分來自於信用違約掉期合同(CDS)。信用違約掉期是一種類似於保險的擔保業務,經營者不限定於保險公司。當投資者購買了信用違約掉期,就相當於為其投資的證券購買了保險。當證券被信用評級機構降低評級時,任何相關的違約風險不再由投資者自己承擔,而由出售信用違約掉期的機構承擔。AIG為抵押貸款債券(擔保債務憑證s )提供了大量信用違約掉期合約,風險敞口巨大。
許多人指責AIG涉足擔保債務憑證/CDS等複雜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是導致如今泥潭深陷的主要原因。就AIG大量涉足的擔保債務憑證s業務而言,在最終危機出現以前一直被各方(包括信用評級機構)視為高信用等級業務,風險接近於0,而收益又高於相同信用等級的傳統資產支援類證券,AIG進行大量投資以及進行擔保原本不能不說是公司的理性決策,也曾經為公司的業績增長做出顯著貢獻。問題的根源不在於AIG涉足這類複雜的衍生品交易,只是在於不該“過度”涉足。這使它陷入了泥潭。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二章 次貸危機的發展(11)
2007年,次貸危機愈演愈烈之際,AIG已經暴露出了一些受損的苗頭。不過儘管2007年第四季度創造了自1919年成立以來最大的季度虧損紀錄,當時市場仍普遍認為損失在可控範圍內。然而,2008年2月11日,AIG向美國證監會(SEC)提交的檔案中做出預虧修正,更改對信用違約掉期產品的估值方法,將次貸擔保損失由此前公佈的11億美元,修正至億美元。該訊息一經披露,AIG市值立刻下降150億美元,這是AIG問題開始惡化的轉折點。
AIG的困境讓無數保險客戶憂心忡忡。AIG公司內,諮詢電話此起彼伏,客戶紛紛為自己的保單擔憂。AIG危機使友邦的客戶對其信任感大幅下降。 儘管AIG獲得了美國政府的貸款,暫時度過破產危機,但危機前後亞洲各地一時而來的退保恐慌還是不可遏制。新加坡、香港、韓國等地仍有不少民眾退保。雖然隨後有所緩解,但AIG此次事件仍給其全球客戶帶來了巨大的心理恐慌。
9月16日AIG發表宣告稱,AIG壽險、財險與退休金業務,包括其廣泛的亞洲營運業務,繼續正常業務運轉並保持資本充裕,完全能夠履行對投保人所作出的承諾與責任。AIG成員公司所簽發的保單由AIG全球各成員公司直接承保。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