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道理就相當於某個人的錢包接受了別人的一筆支付款項,然後他等待這筆款項的合法來源確認,一旦有超過五個人給他傳送了確認資訊,說這筆錢是合法的,那麼他就認為這是一筆有效的交易。
但是一旦有人掌握了全網超過百分之五十一的計算力,那麼他就可以偽造這些確認資訊,讓別人誤以為自己收到了合法的比特幣,而實際上是這個人自己偽造的。
此外,如果掌握了全網超過百分之五十一的計算力,挖起礦來更是容易無比,可以在眾多礦工的挖礦行動中取得明顯優勢,將絕大部分產生的比特幣收歸自己所有。
按照比特幣的設計,大概每十分鐘會有一個比特幣“金塊”產生(前四年一個金塊為50個比特幣,此後每四年減半),這個速度是林鴻早就設定好的,無論你的計算力多大,在十分鐘的時間內,也只能和全網的所有礦工來爭奪這個“金塊”。
為了達到這一效果,林鴻另外設計了一個難度引數,這個難度引數是會根據全網的總體計算力進行隨時變化的。計算力越大,難度也就越大。
而如果有人掌握了超過百分之五十一的計算力,這種公平性就被打破了。
長此以往,比特幣絕對公平的原則就徹底毀了,自然,比特幣也就被毀了。
林鴻開著車,以最開的速度回到了四合院。然後立刻開啟電腦,檢視起比特幣的全網運算速度曲線圖。
這是一個以時間為橫座標。以全網運算速度為縱座標的二維曲線圖。全網運算速度的單位是HASH/S,即每秒可以嘗試運算多少組雜湊值。
現在最好的CPU的運算速度,一個CPU的運算速度大概在0。1兆HASH/S左右,也就是一秒鐘可以重複嘗試運算大概一百組左右的雜湊值。
剛開始的時候,全網的運算速度只是林鴻一個人貢獻的,現在在圖上幾乎看不出來。只是貼著底部前行,而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有了全世界的一些比特幣愛好者和支持者的加入,全網的運算速度已經攀升到了10兆的量級,但是現在,這個數值卻已經極速提升,突然之間翻了至少三倍以上,超過了37兆HASH/S。
這意味著有著大量的計算力接入比特幣網路,也達到了林鴻之前設定好的預警條件。
這原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畢竟計算力越大越好,可是現在這種計算力突然之間猛增的情況卻讓林鴻有些高興不起來。
剛開始的時候猛增一下可以理解,畢竟基數比較小,翻倍容易,可是這些天來,速率增加的速度已經穩定,基本上是一條緩慢上升的曲線,而現在,這條曲線變為了陡然爬升的直線。卻又沒有什麼特別的因素導致很多人關注比特幣。這就有些值得可疑了。
如果這些猛然增加的計算力都是同一個人貢獻的話,那麼他現在所掌握的計算力已經超過一半。也就是說51%攻擊正在進行。
對方到底是誰?
有什麼目的?
使用了什麼方式接入才擁有如此大的計算力?許多臺電腦?亦或者是超級計算機?
現在一切都還不確定。
或許這個攻擊並不是故意的,也許這個人只是一個比特幣愛好者,他並不知道會存在這種攻擊,正好他手中掌握了這麼大的計算力並將其用於比特幣挖礦。
一切還有待了解和挖掘。
林鴻坐於電腦前,開始著手展開調查。
他設計比特幣客戶端的時候,其架構和比特幣差不多,礦工的具體IP是保密的,也就是說杜絕了被人進行追蹤定位的風險。
不過,卻有一種方式可以大致統計這些計算力到底來自什麼區域,因為吸取了比特幣設計的經驗,全世界佈置了一些主要的P2P的骨幹節點,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