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結束後五個月,南征的丞相諸葛亮,攻破法蘭克帝國王都,奧斯曼大帝率領殘軍撤往東南方向,依地利據守,至此前後持續了一年多的超級戰役,以漢帝國壓制性的勝利而告終。 在設立了荊州後,諸葛亮領漢軍二十萬班師回朝,早在兩個月前,關雲長所屬兵團已經先行一步,返回長安,與之隨行的還有大量阿拉伯帝國的中高層將領,以及被俘的阿拉伯大帝波克爾。 只不過就在這時,諸葛亮的大營中,突然有一位武周的使臣求見,在整個大戰中損失最小的武周,竟然率先出使漢帝國。 “大周夏官尚書姚崇,見過漢丞相。” 中軍帳中,一位中年官員躬身一拜,禮道周全,不卑不亢,隱在幕後的諸葛一更是若有所思的反覆咀嚼著這個來使名字後的含義。 姚崇,他自然瞭解,出現在武週一點不意外,李隆基不出,作為武則天的國運伴生英雄棋靈,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關鍵就在於在這個點,武曌竟然派遣姚崇出使大漢,而且是大漢丞相這邊。 固然有諸葛亮大軍即將經過武周腹地,當然現在已經是大漢領土,即便是武周順勢吞掉了一些阿拉伯帝國無力再守的領域維繫了一下國運,自身還是丟了十餘座重要城池。 但若是要出使議和,長安才是終點,而且姚崇此人,對於諸葛一和楊無魅而言都不陌生。 當年他將李隆基變為本命英雄棋靈的那一局對弈,姚崇就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作為那一局的參與者,諸葛一不相信武曌此時突然派遣一個兵部的尚書出使,僅僅是一個巧合。 “哦?姚尚書此來為何?汝主難不成欲降乎?” 諸葛一還在思索,諸葛亮同樣有些摸不著頭腦,無論是從禮節還是目前雙方的關係,對方派遣主管兵部的尚書前來拜見,這意味都是極其難測。 除了兵臨城下別無選擇的投降或者刺探需要精通戰事的官員前往,不然這種外交禮儀的事哪裡輪得到兵部? 誰料,諸葛亮的一句戲言,竟引來了姚崇兩個字,僅僅兩個字讓多智如諸葛亮都有些目瞪口呆。 “然也!” 話一說完,整個營帳就彷彿炸開了鍋,哪怕是諸葛亮也是疑惑不已,大戰役中聯軍雖然大敗,但包括此時的法蘭克帝國,還有遠遁東北的羅馬帝國都紛紛找到了應對大漢最好的方法。 良家子的徵用對於漢帝國此時內部兵民結構確實造成了巨大的虧空,現在的大漢雖強,可打不下去也是真的。 此時諸葛亮班師回長安,就是想要在論功行賞之後,解散漢軍,重新廣佈根基。 那麼作為勢力儲存最完好的武周,大漢的作戰計劃中肯定也沒有一戰滅之的想法,能消化既佔領土已經是最大的收穫,可現在武周要投降? 別說諸葛亮了,剛剛還在想姚崇是怎麼回事的諸葛一都心生困惑,他第一反應就是武曌出問題了。 而這姚崇很可能就是楊無魅想出來取信自己的一個標誌。 經過姚崇的簡單敘述,在座所有將領依舊有些懵圈,不說具體原因,但是恭請大漢二十萬大軍前往大周神都一聚? 這正常王朝哪裡敢啊!你一個王朝首都,敢不設防的放二十萬軍隊進入?那不是好客,那是自殺。 所以在解釋中姚崇雖然沒有說出投降這字眼,提出的邀請卻讓所有漢軍將官滿臉問號,甚至不少人合理懷疑這就是一個巨大的圈套。 就是諸葛亮也陷入了沉思,這一個邀請的誘惑太大了,只要被他這二十萬漢軍進入大周神都,那天下唯一的帝都,周國的存亡就在大漢的一念之間了。 可若是一個陷阱? 一向謹慎的諸葛亮並不傾向於聽取這一個邀請,因為太詭異,詭異到在他的估算中風險遠遠高於收益,可就在這時,與他本命相連的諸葛一做出了決定,去! 已經分離出去的諸葛一自然無法決定諸葛亮的最終選擇,不過他的建議也成為了壓倒天平的最後一根稻草。 終於,整了整衣冠,諸葛亮鄭重起身,對姚崇一禮: “姚尚書且放心,亮自當赴約,若是有求,漢可解之;若是有詐,漢自滅之!” 於是在所有觀戰教練不解的目光中,原先繞道北上的大漢兵團竟然改道直插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