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在我們這個中華民族裡,皇帝要治一個人的罪,只要金口一開就可以,“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況且封建綱常“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君臣綱常,是天理,皇帝要殺個臣子根本不是司空見慣的事。

三、死後的明朝大局

長於整人卻拙於治國的崇禎,殺袁崇煥也大大的花費了一番心思,要擴大影響面,平平民憤,穩穩朝政,也同樣消消大明朝的腐朽之氣,於是給他貼上個“漢奸”的標籤,批倒鬥臭,用來匡正世道人心。

中國人是最容不得女人被*男人做漢奸的,這樣一來,“奸人”袁崇煥便成為洶洶朝野士人乃至百姓唾液中的輿論熱點,一個油盡燈枯的王朝竟然在臨終之前,還有本事製造出這麼個曠世冤案,令人扼腕。對付這樣的漢奸必須用酷刑,只有千刀萬剮,一刀一刀從活生生的人身上剮,方能解恨。再說,中華民族許多良民能夠為魏忠賢建生祠,當然也能生吃袁崇煥的人肉。

中華民族的千古英雄,往往不是戰死在沙場,不是死於敵人之手,卻給自己誓死保衛的漢族兒女凌遲剮著吃了。這是一個怎樣的悲劇!冤啊!那個死狀真是慘不忍睹:

在計六奇《明季北略》記載:“(袁崇煥)皮肉已盡,而心肺之間,叫聲不絕,半日方止。”

在張岱《石匱書後集》記載:“遂於鎮撫司綁發西市,寸寸臠割之。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啖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腔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齧,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止剩一首,傳視九邊。”

這個人人喊誅的“漢奸”臨刑前寫有一詩:“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保遼東!”(《臨刑口占》)

歷史竟然會出現這樣的漢奸,至死還天真的夢想著“依舊保遼東”,想想更是令人扼腕。袁崇煥被割了3543刀,這一刀一刀都是割在我們這個民族身上的痛。

千里馳援勤王的袁督師對壘滿清辮子軍,拱衛京城,卻得到下場卻是蒙冤下獄。這時“多米諾骨牌”效應出現了。來勤王效忠的各路兵馬,一聽說指揮戰事的主帥蒙冤下獄,軍心頓時大亂,再加上扣欠糧餉和指揮混亂,都作鳥獸散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山西和陝西的兩路援軍都潰散回鄉,成為“流寇”的骨幹。“流寇”本來都是饑民,只會哄搶糧食,並不會打仗,這些潰兵一加入,有了軍事上的領導,情形完全不同了。“流寇”真正成為明朝的威脅,就是從那時開始。

至於崇禎殺死袁崇煥,按照他的個性,是絕對不會認錯,如果有這個覺悟,那麼自決於煤山的他也不至於會說,“吾非亡國之君,汝皆亡國之臣”。寄希於臣子,也不曾信過臣子,亡了朱家正統、丟了漢家天下,責任也往臣子身上推,從來沒有為亡國“埋單”的意識,這樣的皇帝大概也只有自絕於煤山的下場。相比之下,而那個滿清的皇太極,卻在拉攏人才,先用範仁寬,再用洪承疇,還用吳三桂,讓他們去打仗,實施中國傳統的“以夷制夷”(這更像日本人侵華的“以華制華”)。兩者相比相形見絀。因此,有明一朝,傳至崇禎,惡貫滿貫,不亡再無天理了。 txt小說上傳分享

史家的絕唱,人格的豐碑——讀司馬遷

於朝,司馬遷是漢武帝的臣下;於史,漢武帝則在司馬遷筆下。司馬遷是那個唯一能與漢武帝取得平等對話的臣下。漢武帝敬重這個臣下,但又畏懼這個臣下。漢武帝看到《史記》,用了三年時間去回味一生的功過是非,於徵和四年(前89年)下了《罪己詔》,向天下人昭告。

一、其人其事

司馬遷(約前145~前90年),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