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們在這件婚事上,是“佔了便宜”的
文怡回想起前世隨師父雲遊各地時經歷過的事,心情越發沉重了。
她記得她們當時路過一個小鎮時,便曾經見過一家所謂的“讀書人家”,聽說祖上曾出過舉人,這一代的獨子也是個童生,因此這家人在鎮上是數一數二的名門。他家本來給獨子聘了鄰鎮一個教書先生家的女兒為妻,還未成婚,這獨子便中了秀才,於是他父母便開始嫌棄那未過門的媳婦配不上兒子了。後來不知怎的,那家女兒被人發現給年方九歲的表弟做了一身新衣裳,他家便開始數落她不守禮儀規矩,只是他家兒子的老師覺得主動退婚有失信義,名聲不好聽,他家便只好改口說盡管對方不守禮,但自家還是守信君子,讓兒子娶了她過門。鄉人無不稱讚。可惜好景不長,那新媳婦進門一年,便陸陸續續有許多壞名聲傳出來,即便孃家人都為她抱屈,卻因她婆家名聲太好,不敢出頭,於是那新媳婦沒兩年就被折騰死了。她死後那家獨子在人前表現得傷心不已,反倒還得了美名,第二年還續娶了一個美貌的富家千金,聽說就是衝著他家那“守信、深情”的名聲去的。
文怡當時隨師父寄單的庵堂,就在那新媳婦孃家旁邊,庵中眾人都親眼目睹了她向孃家人哭訴的情形,明明她在婆家被當成丫環一樣天天做活,飯吃不飽,覺睡不好,稍稍有一丁點不樂意,就被罰去跑堂屋,病了也沒人請大夫來瞧,孃家人卻連替她說一句話都不敢,甚至不顧她哭訴,硬要催她出門回婆家。她丈夫只知道每日出門吃喝玩樂,在家就跟丫環**,功課都顧不上了,她略勸一勸,巴掌拳頭都要上身,因傷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故而外人都不知道,婆家還要在外人面前說她如何不孝不恭。只可惜她口中的婆家,與鄉人心中“名門大戶”、“道德君子”的形象差得太遠了,沒人肯相信,甚至在她死後,婆家所在鎮上的人還要說她“沒福氣”,“如此不孝的媳婦配不上夫婿如此抬舉”。
文怡回想起這個新媳婦的遭遇,越發覺得柳姑父不懷好意了。他的理由說得如此冠冕堂皇,為了讓柳家的名聲不會受這樁婚事的影響,恐怕就顧不得顧家的名聲了吧?
這樣的長輩真叫人生氣文怡想起自己將來嫁給柳東行後,同樣擺脫不了這個長輩,更鬱悶了。
如意見她臉色不好,想了想,小心問:“九小姐,您的小定禮總算要定下來了,您不高興麼?”
文怡嘆了口氣,勉強笑道:“固然是高興的,只是……我怕五姐姐跟柳家表哥的婚事傳了出去,咱們顧家的名聲會受影響呢六姐姐……名聲就更壞了。如意姑娘,你在大伯祖母跟前侍候……不妨略提醒她老人家一聲,萬不可為了保住這門親事,便放任柳家人在外頭……說些不利於咱們顧家的話,哪怕是中傷六姐姐的,也不好。”
如意吃了一驚,忙點頭應下:“奴婢知道了。”頓了頓,“九小姐,奴婢方才還聽到老太太跟大老爺說,五小姐的婚期就定在五月呢,因她年紀為長,按理說是應該先定親的,但是……”她偷偷瞥了文怡一眼,抿嘴笑道:“但是柳家那頭,卻是東行少爺為長。柳姑老爺與姑太太的意思,是先給東行少爺與九小姐辦小定禮,然後再給東寧少爺與五小姐定親,但是婚事就給東寧少爺先辦。老太太已經答應了會立時送信回平陽,將二老爺二太太請過來,給五小姐送嫁呢”
文怡微微皺了皺眉,點頭道:“我知道了。”她的年紀比較小,婚事延後也是常理,更何況她本是顧家六房的女兒,為了定親才上京的,萬沒有在祖母不在場的時候,從長房出嫁的道理。而文嫻出嫁的日子定得這麼早……莫非是為了防止夜長夢多?
文怡暗暗嘆了口氣。與柳東行的親事總算能定下來了,這固然是讓她放下了心中大石,然而未來夫家門風如此……她又忍不住難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