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尋繼續勸諫孫秀道。
“本朝建國之根源,在於武烈帝手中之利刃,這才是本朝建國之基石也!其後武烈帝薨,長沙桓王繼其位。
長沙桓王一生征戰沙場無數,其最開始亦是憑藉武烈帝之遺軍和手中之利刃。開疆拓土,以定江東之地。如此而論,當世之時,禮義仁孝,何用之有?
及至陛下繼桓王之位,漢末諸侯僅剩一二。劉表以禮義仁孝治荊州,但其死後,荊州文武馬上降曹。無一人挺身而出,保護劉表之基業。陛下見此情形,立知劉表之政非是今世之正道也!
所以陛下踐行詭道權謀之術,在曹丕篡漢之時,立派使者向曹丕稱臣,以保護江東基業。
其後夷陵一戰,大破劉備。曹丕欲趁機取我江東之地,陛下又馬上廢除稱臣之約,命陸遜陳兵於大江之上,讓曹丕隔江而空望。
陛下巧用詭道權謀之術,方才於漢末群雄之中脫穎而出,登極稱尊。如此說來,詭道權謀之術方才是本朝建國之根基也!
如今似潘太常這些人,想要陛下放棄本朝建國之根基,而採用禮義仁孝來治事。這豈非是要如劉表敗亡之因,所以陛下肯定是無法接受的”。
孫秀聽完黃尋之言,卻反駁道。
“表兄之言,弟卻不敢苟同。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我老師教授經義時講過‘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先漢之亡,乃是天意,非人力所能救之也!舊朝亡,新朝立。治亂之間,天行轉化。
漢末亂世之時,自當是用表兄所推崇之術。而如今天下三分,乾坤鼎立,魏、蜀、吳三國已是長久存世。既然三國之間已然無法再行吞併之途,便要行儒家之道,治理國家。如此方才是國泰民安之最佳方略”。
“表弟所言倒也有理,但是我朝陛下卻絕對不會採用儒家之道來治國。我朝陛下施用權謀之術已三十年矣!
陛下用慣了權謀之術,再想讓陛下改變觀念來施行仁義之道,那是難如登天之事。所以我等何不順陛下之意而行之?
陛下寵幸呂壹,不也是因為呂壹施用權謀之術,與陛下同類相善也!”
“表兄果然是縱橫派弟子之言行,竟然順應陛下,施用權謀來奴役官民。只是為了獲得升官之途!”
“表弟,為兄只問你一句!你覺得我朝陛下乃是明君否?”
“陛下登極稱尊,建立國朝,自然是明君”。
“既然陛下是明君,那為何表弟不願順應陛下之意而行之。而強要陛下行儒家之道呢?”
“那弟也要問表兄一句,儒家之道,以禮法治國,這是最好的治國方略。為何表兄卻一再貶低儒家呢?”
穩定執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
“哈哈哈!儒家之道若真是最好的治國方略,先漢也就不會因此而覆亡了”。
“表兄,我剛才說了,先漢之亡,乃是天意。這跟儒家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既然表弟如此說,那為兄今日就要與表弟論個明白!
自漢武帝之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天下之士無不
以讀孔孟之言,為步入朝堂之通途。
其後漢朝諸帝,又推行察舉選官之制。但選撥主官卻並不以律法為選拔標準,而僅以主官之私心隨意擢用官吏。故而選用之人,多是沾親帶故之主官眷屬。
後來儒家經典被先漢確立為必讀之書,遂產生了終身研讀儒家經典的經義傳世之家。其慢慢積累家業,代代為官,終於轉化為世家大族。
這些世家大族,不事生產,而僅靠讀儒家經典便能做官,絲毫不知百姓之疾苦。這些經義傳世之家才真是韓非子所言之蠹也!
儒家世族以族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