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從波特蘭坐沿海渡輪到西雅圖,船上遇到一位男士,他曾經在廣告公司的版權部工作,專門負責為電視廣告客戶取得古典搖滾歌曲使用授權,現在他擔任煙囪清潔工。西雅圖大多數住家的室內空調都沒了,冬天變得又冷又長,使得他的煙囪清潔工作非常忙碌。「我可以幫助鄰居過得更溫暖!」他驕傲地說。我知道這種話聽起來有點太像諾曼?洛克威爾筆下所繪的懷舊美國情景,(3)但我經常聽到類似的故事。「你有看到那些鞋子嗎?是我做的。」「那件毛衣是用我家綿羊身上的毛做的。」「這玉米不錯吧?我菜園裡種的。」在地化的生產系統落實之後,國民們有機會看到自己勞力結出的果實,瞭解他們正為這場聖戰做出明確、有效的貢獻,我也很高興自己參與其中,我需要那樣的感覺,這樣我才不會因為其他事情而發瘋。
(3)?noran rockwell (一八九四-一九七八),美國畫家,作品通俗溫馨而備受喜愛。
關於「人才」已經談得夠多了。「工具」是戰爭的武器,而這些武器則是透過工業的、後勤的方法來組造。
(他把椅子轉了一圈,示意我看著他書桌上的一幅圖。我靠近才發現那不是一幅圖,是一個裱起來的標籤。)
成分:
美國的糖蜜
西班牙的大茴香子
法國的甘草根精
馬達加斯加島的香草(波旁威士忌)
斯里蘭卡的肉桂
印尼的丁香
中國的冬青油
牙買加的青辣椒油
秘魯的香脂車油
這些成分,只是以前天下太平的時候,製造一瓶麥根沙士所需要的東西。我們還沒談到以前製造個人電腦或核子航空母艦,那會是多複雜的後勤、物流工作。
問問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是怎麼贏的。讀過幾天書的人可能會說是因為同盟國人多、領導統御能力高超:而沒知識的糊塗人會說是因為同盟國有先進的科技,製造出雷達或原子彈。(他很不爽地皺了皺眉頭)只要對那場戰爭稍有基本認識的人,就會告訴你三個真正的答案:首先要有大量生產物資的能力,子彈、糧食和繃帶都比敵人多;第二,擁有天然資源來製造這些用品:第三就是後勤補給,不但要將天然資源運往工廠,更要將生產出來的物資運到前線。同盟國有這些資源、工業和全球的後勤通路。相形之下,另一方的軸心國只能仰賴他們國內搜刮出的貧乏資產。這一次輪到我們當軸心國了:殭屍控制了全世界大部分的陸塊,而美國為了打這場仗所需的物資,只能仰賴西部幾個特定州的產出。別指望海外安全地區的原物料了,我們的商船隊光是載運難民就擠滿了甲板,而且油料短缺,大部分海軍軍艦都停進了幹船塢。
我們還是有一些優勢的。以加州的農業基礎,只要重建成功的話,至少可以解決國內的飢荒問題。要搞定那些橘農和畜牧業者並不容易,那些掌握一大堆農地的牛肉業大亨最難搞。你聽過唐?希爾這個人嗎?有沒有看過導演羅伊?艾略特以他為主角拍的電影嗎(本書往後會訪問這人物)?殭屍橫行到聖華昆谷的時候,擠爆了他的柵欄,前去攻擊牛群,像非洲矛蟻般把所有的牛隻扯個稀巴爛。而唐?希爾一邊開槍殺殭屍一邊狂喊,就像葛雷哥萊?畢克在電影《太陽浴血記》裡的表現一樣。我開誠布公的跟他協調,就像跟其他人一樣,我讓他自己選擇。我提醒他冬天就要來了,外面有一堆挨餓的難民,我警告他,如果那群快餓死的難民抵達他的牧場,後果會比殭屍還可怕,到時候政府救不了他。希爾是個勇敢、固執的混蛋,不過他可不笨。他同意交出上地跟牲口,前提是他和其他畜牧同業留作育種的牲畜都不可以拿走。我們握手言定。
鮮嫩、多汁的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