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8頁

監國魯五年七月,王受人之託,至大蘭謁兵部左侍郎左副都御史王翊,以虜情告之。王姿容奇偉,談吐如名士,語及軍國之事,無不曉暢。翊以國士視之,請以王為軍中贊畫,王不允。

王初至大蘭,為疾所困,翊日探之,言及國事,垂淚嘆息之餘必以忠義勵之。王初愈,嘗巡大蘭,其軍紀嚴明,百姓安堵,終為翊之忠直所感,慨然受命。王初授遊擊將軍,以戚武毅成法練兵,旬月間練就勁旅,試之以校場,本部精銳皆不能敵,時人為之奇也。

九月,虜帥金礪、田雄為攻行在而謀取大蘭。聞王之威名,皆畏之不出。遂遣嚴我公誘兵部左侍郎馮京第部將王升,陰使其離間王與山中諸將。諸將為升之謠言所惑,皆進讒言於翊。翊恐亂於內而敗者,遂命王留守大營,自督諸軍而戰。

十月十七,王師與虜戰於四明湖畔,初戰不利,翊擂鼓助戰,王師士氣大振,殺虜甚眾。豈料幾近功成之時,參將王升倒戈,殺總兵杜興國,王師大亂。翊力盡被俘,翊之部將黃中道、劉翼明殉國。至此,積數年之功盡沒矣。次日拂曉,翊之親兵突圍而歸,王受翊之遺命扈吏民而走天台。

十一月初六,王次北漳,虜副將李榮統兩千五百餘眾追至,皆積年之賊也。時王兵不過虜之兩成,練不過三月,亦慨然殿後,使江、鈺引吏民南去。虜見王列陣於山口,急攻之,為王師盡摧其鋒。虜稍退,復以炮擊王師。眾有懼色,唯王執劍孤身出陣,曰:同心者同往也!眾愧難當,扈而從之,俱效死力。臨陣前,虜發炮擊王,王無傷毫髮,入陣中若神魔降世,虜兵睹之膽裂,皆不能當,乃大潰。

是役,王師擒李榮,斬獲逾千,餘虜多凍餓死山中,是為其屠戮沿途百姓之報也。唯虜之上將王升、徐磊僅以身免,方有後來之事。

越二日,虜紹興兵至。王以榮首嚇之,虜大驚而逃。王追殺竟日方歸,得其輜重糧草無算,俘獲百餘人。後押俘虜至新昌,盡殺之,以報四明湖畔之仇。

監國魯六年二月,王遣使朝舟山。監國聞訊,賜王尚方劍,掛徵虜將軍印,擢大蘭總兵,嘗以郡主許之……

……

史臣曰:遠行千里而投王師,忠也;從其父言而棄榮華,孝也;扈吏民走而自殿後,仁也;敬翊遺女而兄視之,義也。王初出茅廬,秉性純良。後為奸邪所惑,為美色所誘,以致虜雖滅而道亦亡矣,鈺、守禮、秀峰、敬亭之肉其足食乎?

……若王翊在,何至於此。是故,劫數天定,非人力所能及也。

第二卷 星星之火

第一章 寄託

永曆五年三月初三,上巳節。

「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在這個軒轅黃帝的誕辰之日,往年的上巳節官府都是要慶祝一番的,哪怕是這等殘明末世,民間也會自行主辦,以紀念這位華夏的人文初祖。只是此時的平岡卻是一副準備撤離的逃難景象,絲毫沒有過節的氣氛。

四明山的平岡本不是一個很有名的地方,即便在後世,提到平岡人們想到的更多還是廣東的平岡,而非是這四明山的平岡。只是在後世的一些史書中,它卻因為一個人曾經駐軍於此而為人所知,那個人是張煌言。

「七君子翻牆之役」後,張煌言前往上虞縣平岡結寨以圖興復。張煌言立寨平岡期間,雖兵不過三百,勢力孤弱,卻能且耕且屯,即能使百姓安枕,更是多次配合王翊的軍事行動,全然沒有因為勢單力薄而自守一地,這倒是與張煌言的性子相符。

永曆四年夏,張煌言受魯監國之召入衛舟山,便將這平岡和麾下的將士交給了另一位在平岡結寨的明軍將領,陳天樞。數月後,陳天樞奉命與劉翼明、俞國望圍攻新昌,此地才交由左近的明軍將領王虎協守。

只是此間平岡大寨中,為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