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陳文看到的永慕廟,卻已然顯得有些破敗了。其實這也並不鮮見,如今乃是蠻夷竊取華夏的亂世之秋,義烏在滿清的治下已經數年了,苛捐雜稅年年皆有、縱兵擄掠歲歲常見,義烏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對修葺廟宇的事情自然也就不及承平之時那般上心了。
參拜過顏烏的牌位後,陳文便離開了孝子祠。此刻已至正午,他所性於道旁的空地上與眾人席地而坐,吃著攜帶的乾糧飲水就著昨天的話題繼續暢談。
昨夜陳文以著義烏本地子弟現身說法的方式將這支大蘭山明軍,尤其是陳文麾下的南塘營做了一番介紹。雖說所有人都聽得極為入神,但是陳文也注意到了對於重建戚家軍這個口號和這支基本上完成了複製工作的南塘營,城外的鄉老們所表現出來的關注遠高於縣城計程車紳;而縣城計程車紳則更加關注於這支明軍中的文官操守和軍紀方面的東西。
陳文很清楚,這些士紳之所以與那些城外的鄉老們共同引明軍進入義烏,其實更多的還是對於滿清苛捐雜稅剝削和金華綠營劫掠地方的怨恨,歸根到底脫不開利益二字。
於是乎,他透過宣傳大蘭山明軍和這支南塘營的歷史,可是使當地士紳百姓瞭解到良好的軍紀乃是這支軍隊的傳統,而不是刻意做出來的偽裝。如此對於飽受清軍搶掠的當地人而言,自然也更能贏得他們的擁護。
而拜祭孝子祠,除了可以以此加深本地人士對於明軍的良好印象,還可以透過「顏烏孝感天地」的「孝」引到常常與其並稱的「忠」,乃至是儒家的思想理論,從而讓義烏社會上層的縉紳和讀書人從感情上傾向於明軍。
孔老夫子的理論中「夷夏之防」乃是極為重要的政治主張,「夷狄之有君,不若諸夏之亡也」、「內諸夏,而外夷狄」、「微管子,吾其被髮左衽矣」之類重華夏而輕蠻夷的文字可謂比比皆是。對於這個時代的人們,絕大多數從感情上還是堅信皇明這個已經延續了兩百餘年的王朝才是漢家正統,滿清再怎麼包裝也不過是一群韃子而已。
如此一來,無論是從感情上,還是從物質上,本地計程車紳自然也會更加傾向於加大支援明軍的力度,以保證其能夠將清軍隔絕於外,而這便是陳文代王江、孫鈺拜祭孝子祠的最為重要的目的。
陳文與本地士紳鄉老之間的暢談到了下午便結束了,而這一系列活動能夠收到的成效卻起碼要過幾日才能顯現出來。
到了明軍佔據義烏起的第三天,針對戚宅裡的佈置也早已完成,陳文帶著部下一早就趕到了這裡。
所謂戚宅裡,也叫大夫第,乃是戚繼光斥資修建的戚氏宗祠。當年戚繼光就曾經在此募兵,從而組建了那支縱橫南北未嘗一敗的戚家軍,而陳文選擇在此地招兵,其實也不過是在透過重演那被銘記在史冊中的一幕來強化其影響罷了。
戚宅裡前後七進,到了陳文那個時代卻只剩下了第七進。不過在此時尚且較為完好,陳文抵達這裡時,已有不少前來投軍的漢子在門口等候了。
陳文笑著與他們聊了兩句,才知道這些人其實天還沒亮就已經來到這裡等待徵兵的甄選。對於這樣的態度,陳文自然是極為欣賞的,於是他便勉勵了幾句,並在進入戚宅裡後便吩咐負責的軍官在進行甄選時可以對這些人降低一定的標準。
進行了相關的儀式後,陳文見時辰差不多了,便從戚宅裡內出來。此刻這裡已經不僅僅是那些天未亮就已經到達的漢子了,而是密密麻麻的站滿了人,一眼望去可能有上千人之多,至少比陳文在天台山誓師出征時點兵臺下那一千南塘營將士看上去還要多上不少。
而且即便是如此,遠處還是不斷有成群結隊趕來的漢子向這裡聚集,人群也隨之不斷的膨脹起來。
眼見著這兩日的一系列活動開始收穫果實,陳文卻也並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