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章 (1)出潼關

“嗚...”一聲蒼老悲涼的哭聲從哥舒翰大帳中傳出。 站在帳中的田良丘、王思禮、李承光等人面面相覷,看著失聲痛哭的哥舒翰不知如何是好。 哥舒翰悲從中來,一直哭了小半個時辰才停下來,用不斷哆嗦的左手舉著一紙詔書說道:“皇帝又在催促出關作戰,這已經是第六次了!天亡我矣!” 王思禮安慰道:“這未必是皇帝心中的想法,必然是楊國忠那賊子在背後搗鬼,我看還是再次上奏陳述利弊,皇帝肯定會明白過來...” 李承光怒道:“楊國忠那狗賊恃寵而驕,仗勢欺人,待我領一支騎兵返回長安,將其手到擒來,在元帥帳前斬其頭顱方解心頭之恨!” 哥舒翰苦笑著說:“這與謀反何異?此話不可再提!現在皇帝已經對我起了疑心,萬萬不可讓此等言語再傳到京城去!” 田良丘比較持重,思考半天說道:“叛軍勢大,且都是精兵,其帳下大將都久經沙場,我軍烏合之眾,絕不是敵手。 如果貿然出關,肯定會中了埋伏,倒時候損兵折將,皇帝必然歸罪於元帥,而守住潼關,還有一線希望。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認為無論皇帝如何催促還是堅守潼關為上策!” 哥舒翰長嘆一聲:“出兵是死;不出兵是抗旨不遵,也是死。我的命已經到頭了...” …… 長安,南燻殿。 李隆基拿著哥舒翰的奏書在沉思:哥舒翰手握二十萬大軍,遲遲不出兵,到底是什麼意思?以前叛軍鋒芒正盛,堅守潼關還有理由,現在叛軍早已退去,只剩了數千老弱病殘,為什麼還不出兵? 難道哥舒翰真的要和安祿山一樣反叛? 那樣的話還真成了大問題,關中所有的兵力都交給了哥舒翰,京城現在毫無抵禦能力,如果哥舒翰反戈殺來,後果不堪設想。 有沒有可能哥舒翰和安祿山聯合起來共同攻打長安? 想到這兒,李隆基感覺背上的冷汗都要下來了。 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催促哥舒翰出兵與安祿山決戰,無論誰勝誰負,結果都是兩敗俱傷,再也形不成威脅。 李隆基透過數次政變當上了皇帝,可以說是玩弄政治的高手,並不像史書上描述的那樣昏庸。只是他不懂軍事,總是透過政治方面的考慮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策。 李隆基繼續想道:假如哥舒翰出兵失敗,自己手中還有一個棋子,那就是吳關。吳關雖然年輕,但是有了多次征伐蠻夷的經驗,完全是可以守住長安的,至少也能保護自己逃離長安。 而控制吳關的手段就是萬春公主,這也是李隆基遲遲不給萬春公主賜婚的原因。 李隆基仔細分析了一遍,感覺一切還在掌握之中,於是大聲叫道:“來人,擬旨!嚴令哥舒翰立即出兵!每天派兩個使者去宣旨!” …… 哥舒翰一直拖延到六月四日,使者來往不絕,聖旨措辭愈加嚴厲,實在難以再推託了。 這一日,哥舒翰放聲大哭,邊哭邊令人召集諸位將領。 哥舒翰坐在大帳之中,看著烏壓壓的將領,緩緩說道:“今日奉旨出兵。兵分三路:王思禮率領兩萬精兵開路,十萬大軍在後壓陣;李承光率領騎兵在兩翼掩護;我和田良丘率領三萬人在黃河中坐船而上。吹響號角,即刻出發!” 低沉的號角聲響徹潼關,大唐二十萬守軍拔營起寨,浩浩蕩蕩出了潼關。 出潼關往東的道路異常狹窄,道路的北面是黃河,南面是大山,大軍難以展開。 唐軍行進十七八里路,來到了靈寶縣,道路更加狹窄,唐軍出現了擁堵的現象。 哥舒翰站在船頭,拿出千里鏡,看到唐軍前進的路上有一支隊伍,旗幟散亂,人數只有數千人,知道這是誘兵,但事已至此,大軍總不能退回去,於是打出旗幟命令進攻,試探敵軍虛實。 此時燕軍大將崔乾佑正站在山坡上觀看唐軍隊伍,見唐軍傾巢而出,不由哈哈大笑:“我已經等了好幾個月了,你們終於來了!命令前鋒且戰且退!” 所謂的“前鋒”就是充當誘兵的老弱病殘,這些人或者五人一隊或者十人一隊,隊形散亂。僅有的幾千陌刀手竟然排在隊伍最後面。 王思禮和唐軍的兵將們見了燕軍的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