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大德意志團開始移動到葉勒尼亞城的北面村落;7月30日凌晨,紅軍炮火開始猛烈地向突出部內的烏茲察科瓦區域轟擊。葉勒尼亞區域的德軍在炮火轟擊下大量死傷,而紅軍士兵則持續向葉勒尼亞發起衝鋒。8月2日,大德意志步兵團直接遭遇紅軍炮火襲擊,傷亡相當慘重,死亡人數達部隊的20%以上,傷亡比率逾30%上。某些在最前沿位置的連隊甚至戰損率達到九成,然而令人驚詫的是,當紅軍衝鋒發起時,德軍前沿連隊仍能對紅軍實施反制。雖然死傷極其慘重,然而大德意志步兵團所防守的戰線絲毫未動,雙方一時間殺得難解難分。這可說是自6月開戰以來,蘇德雙方最激烈的戰鬥之一。
人員、武器幾乎遭到毀滅性損失的大德意志步兵團雖然仍在堅守戰線,但德軍統帥部意識到,必須在適當時機撤出部隊休整,否則此國防軍精銳骨幹可能會消耗殆盡。8月7日,該團接到命令後撤到瓦斯卡夫火車站休整,並由第15步兵師接替防區。然而,由於第15步兵團經受不住紅軍炮火的摧殘,傷亡慘重,僅僅在2天之後的8月9日,大德意志步兵團又奉命返回原防區。白熱化的戰鬥一直持續到8月18日夜間,大德意志步兵團不得不再次從火線上退下來休整。
8月中旬,古德里安裝甲兵團所屬精銳第10裝甲師部署在葉勒尼亞西側,第17裝甲師部署在葉勒尼亞西北方向,黨衛軍“帝國”師與大德意志步兵團則部署在葉勒尼亞西北側。此時,德軍以葉勒尼亞突出部為中心,集結強大的兵力,築成結構紮實的防禦網。然而,從8月24日開始,德軍裝甲兵力陸續轉向西南方向,“帝國”師則調防斯摩稜斯克東側。
朱可夫在8月15日向斯大林發了一封絕密電報,內容為:我們親自檢查了葉勒尼亞區域的所有部隊狀況,在第19、102、103、105、106、107、120師的全部部隊,均存在嚴重缺員的問題。平均每個師人員為1500…2000人,每個營只有40…100人。各級指揮機構的缺員狀況更加嚴重,營的指揮官現在大多數是中、少尉充任,連級指揮官則由少尉或以下人員擔當。葉勒尼亞地域的部隊經受住了真正的考驗。如果這些部隊能獲得補充,哪怕只能補充達到編制的75%…80%,就能成為突擊部隊……據戰俘供述,德軍第15步兵師與黨衛軍“帝國”師死傷極其慘重。
若以此份蘇聯解體後才公開的絕密檔案來看,朱可夫指揮的紅軍部隊在之前雙方的對峙中,其戰損率遠大於德軍,約在60%以上。朱可夫要求補充葉勒尼亞地域部隊30000名士兵、5000名初級軍官、3000名中級軍官、100名包括15名團長在內的高階軍官,斯大林批示由後勤單位儘可能予以補足。
預備隊方面軍在8月中旬開始轉入進攻作戰。8月26日,德軍在葉勒尼亞區域東北側部署98師、北側15師、東南方向292師、西側268師與75師一部,西北方向263與137師,西側後方部署第l0裝甲師與大德意志步兵團。顯然,德軍被迫將兩個被打得七零八落的裝甲師、一個摩托化師和一個摩托化旅調走,並將步兵師調到火線上阻擊進攻的紅軍。
被遺忘的勝利:蘇德葉勒尼亞會戰(6)
沸騰的葉勒尼亞“口袋”
8月30日拂曉,經過短時間炮火準備,紅軍第24集團軍作為突擊主力開始從東北方對葉勒尼亞突出部底部發起衝擊。第43集團軍的幾個兵團則從東南方突出部底部發起衝擊。而此時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團軍主力已經轉向科諾託普。對希特勒而言,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堅守葉勒尼亞突出部,不讓朱可夫前進到中央集團軍群防禦的翼側和後方。此時在葉勒尼亞突出部內部的德軍第4集團軍兵力也不足以進行反擊,因此突出部內的德軍只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