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大就是濤閣,想不到現在竟然在掛牌轉讓,這讓趙承嗣也奇怪不已,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可奇怪的,本來開個書鋪就是不怎麼賺錢。
都是小本經營,但是也不至於倒閉,但是這一切都被趙承嗣給打破了,這個傢伙一下子出來一本三國演義就讓整個市場震動,不到一月就直接賺到了六百兩黃金,這是從來沒有過的,原來書也可以這麼賺錢。
古香齋的成功讓其他的人也羨慕,但是他們也不能去複製三國,畢竟這個時代也是有道德的,複製別人的東西被發現了,如同盜竊罪是一樣的,誰也不敢去嘗試,被告到官府的話,是要被判刑的。
這個聽濤閣雖然是最大的書店,可是也經常虧損,老闆也沒有辦法,一氣之下將驚濤閣給轉讓。
聽濤閣距離趙承嗣新買的宅子只有兩條街,也很方便,趙承嗣帶著汗青和宋小寶一起來到了聽濤閣。
聽濤閣的位置不錯,坐北朝南,位置不用說,這裡也是文人聚集的地方,按照位置最有和市場最優的原則,聽濤閣確實一個絕佳的位置。
可是此時這裡卻冷冷清清的,大門緊閉,上面拐著一個牌子,聽濤閣轉讓,宋小寶似乎對這裡很熟悉,對著旁邊的一個門敲了敲,很快門開啟,裡面走出來一個老頭,看起來應該是傭人了。
宋小寶對他說明瞭來意,他帶著趙承嗣一行人從這門走了進去,來到內院的亭子,他去請家主人,這聽濤閣就是他家主人的。
這裡的地方確實不大,但是也比古香齋那裡要大一點,趙承嗣去過古香齋的內院,遠不如這裡,可是古香齋現在名氣卻比較大,甚至已經隱約成為汴京第一大書鋪了。
趙承嗣他們在亭子中坐著,想不到一個小地方,居然也會修建一個亭子,這老闆也應是一個讀書人,不然怎麼會這樣設計,這完全是不協調,甚至是有點破壞這裡的美感。
這亭子還有個名字,聽濤亭。
這老闆還真的和聽濤槓上了,趙承嗣緩緩的坐起來,不自覺的吟道:
&ldo;千峰對茅屋,終日聽松濤。五畝瓜園地,躬耕莫憚勞!想必此間主人也是一個世外高人,在此建立一間聽濤閣還有這聽濤亭,主人起碼是一個飽讀詩書,留戀山水田園的高人。&rdo;
趙承嗣嘴裡不自覺的說出來一首本應該出現在後世的詩歌,意境不用說了,但是和聽濤很應景。
&ldo;好!好!好!&rdo;
遠處走出來一個年歲大約有五十來歲的人,頭戴綸巾,穿著青布長衫,一副標準的書生的打扮,滿臉笑意拍著手,很是高興。
&ldo;今天老夫終於找到知己之人了,好一個躬耕莫憚勞,倒是和老夫當初志向十分的吻合,想不到被小友一語道破。&rdo;
王著,正是此間的主人,是一個退休的官員,前幾年他悄然歸隱,大隱隱於市,他開了這家聽濤閣,加上他的人脈,這裡成為汴京最大的書鋪。
&ldo;老人家客氣了,小子只是偶爾發狂,老人家應該是此間主人了,聽說老人家要將聽濤閣轉讓,小子剛好有這個興趣,忘記介紹了小子叫趙承嗣。&rdo;
趙承嗣很規矩的站了起來,他能感覺到這個老人是一個純粹讀書人,身上有一股子儒雅的氣息,這就和後世那種一心一意搞研究的專家,值得人家尊敬。
哦!
王著聽到趙承嗣的名字,滿臉的驚奇,這個人就是名滿京城的尼古拉斯趙四,想不到是他,怪不得能說出來那樣的詩句,倒也不奇怪了,這個寫出來三國的男子,到底有多少文采,自己也要試一試,畢竟聽濤閣也要交到一個人手上,如果可以的話,自己希望是趙承嗣,畢竟這個年輕人在他們文人圈子裡的名聲也不錯。
&l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