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承嗣開始裝逼了,有所得,能沒有所得嗎?
自己前世研究的可是歷史,讀史使人明智,自己讀的史書不是一般的多,明智早就明智了。
&ldo;就說這都城的事情吧,都城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就像汴京是我們大宋的都城一樣,提到大宋,就會想到汴京,所以都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國家,都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do;
趙承嗣在趙匡胤嚴厲的眼神下趙承嗣還是說了出來。
&ldo;歷代都城不是佔據土壤肥沃宜居之地,就是有這天險守衛,但是這些我們汴京都不具備,汴京雖然地處中原腹地,可是地力早就被耗費十之八九了,我們大宋所需基本上靠著航運,好在汴京的航運便利,但是百年之後航運就會成為一種負擔,那個時候國力疲憊,對我們大宋就是災難。&rdo;
趙承嗣心裡發笑,這在歷史上可是趙匡胤的原話,這話他能反駁嗎?
趙匡胤心裡深以為然,但是卻不露聲色。
&ldo;按照你所說,也許用不了百年朕的大宋就會……&rdo;
雖然自己心裡也有這樣的想法,可是他不睡說出來。
&ldo;官家,臣所得話可能是大逆不道,但是總的來說臣都是為了大宋好,臣絕對沒有任何私心,只是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至於官家到底如何打算,那就不是臣應該考慮的了。&rdo;
趙承嗣就所說的就像是御史聞風奏事,皇帝信不信,他們不管,他們的職責就是奏事。
採納與否那是皇帝的事情。
趙承嗣只是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至於到底皇帝心裡怎麼想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ldo;好,就當時咱們君臣之間的私人談話吧,如果,朕說的是如果,如果大宋更換都城的話,那麼那裡是最合適的地方呢,放心你大膽的說一下。&rdo;
趙匡胤屏退了所有的人,所有的太監都被趙匡胤給趕到外邊了,並且任何人都不準偷聽,否則小命難保。
而趙承嗣此時也是騎虎難下,不說也沒有辦法了。
&ldo;官家,您是天子自然知道大秦帝國,這個西部邊陲的小國,經過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一躍成為大國,最後一統東方六國,顯赫一時,鹹陽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秦孝公從櫟養將都城遷到鹹陽,一方面是為了擺脫舊貴族,另一方面未嘗不是為了安全考慮,鹹陽據據崤函之固,多次成功的阻擋了東方六國的進攻。&rdo;
趙承嗣這就還是噴起來了,不過他說的都是有根據的,而且都是史書上記載的。
&ldo;官家試想一下,如果鹹陽一馬平川,還沒有等到千古一帝秦始皇出生,秦國就一定滅國了,雖然說國都在德不在險,但有的時候德行並不是萬能的。&rdo;
趙承嗣越說越興奮:&ldo;當然臣並不否認德行,可是在特殊的情況下,還是要靠武力解決一下問題,就拿咱們大宋來說,想要收復江南唐國,靠仁義行嗎,那要靠武力,再者說如果唐國金陵沒有長江天險,他們能堅持到現在嗎?&rdo;
金陵靠著長江天險,阻擋了大宋的程序,現在大宋想要收復唐國,首先就是要解決掉長江天險的事情。
金陵都城靠著這個天險,讓大宋望而卻步,這就是天險的重要性。
趙匡胤何嘗不明白這些,要是沒有常見的話,那麼唐國早就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
如果唐國換成汴京的話,自己早就已經得手了,那裡還用等這麼長時間。
這小子說的也有一定的道理,都城的天險也十分重要,這一點和自己的想法也確實一樣。
自己不僅僅為現在的大宋著想,也要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