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章 極致的分權

相當於現在的省,市,縣,

北宋大約路二十六,州二百五十四,縣一千二百三十四。

一路就有四個長官,都由中央派出機構,並使其權一分為四,其長官為經略安撫使,簡稱帥司;

轉運使,簡稱漕司;提點刑獄使,簡稱憲司;提舉常平使,簡稱倉司,合稱為四司,分別監管地方軍政、財賦、司法、鹽鐵專賣等事。

更可怕的是,這四司互不統屬而互相監督,沒有統一的長官,都只聽皇帝的。

它分權的結果,內部的確不會出現一人獨大的情況,但是工作效率低、協同困難、人員臃腫的弊端,這麼一相較之下,可能這些弊端對王朝的傷害更大。

可以這麼說,兩宋興也分權,亡也分權。

其實,無論是重文輕武還是分權,在最初,趙匡胤設立這套體系的時候,你還真不好意思怪人家老趙。

從公元907年李唐滅亡到公元960年,在這短短的50多年的時間裡,

老趙同學他從小就眼睜睜的看著梁、唐、晉、漢、周,五代。你方唱罷我登場,真是遍地是皇帝和大王,短暫又拉稀啊。

再加上他,老趙同學自己也都是反了他自己的老大自立當皇帝的,換成你是老趙同學,你心裡有沒有陰影?你害不害怕?慌不慌慌?

他時常思考,大宋會不會就是五代接下來的第六代呢?

眼瞅著手下那幫子兄弟,個個慈眉善目的,嘴裡都是忠心我,都聽我的,也不知道等自己駕崩了以後,這幫兄弟裡的哪個也會不會上演一出黃袍加身?

畢竟當年老趙同學自己在柴榮身邊,也是一個忠心耿耿的小弟嘛。

於是,為了不讓這50多年裡不斷迴圈的悲劇再次發生,老趙同學發現,要制約他們,分權是必然的。

武將要分,文官也要分拆,極致的拆分,拆到誰說話都不管用,只能聽老子的,多好啊。

所以,苦思冥想之下,老趙同學的改革開始了,不僅僅在軍隊,北宋在行政、財政、人事等各個方面都開始了自己的分權操作。

具體怎麼做的呢?

軍隊當然是首當其衝的,唐朝和五代還不太一樣,唐朝的問題在於各地的軍閥、藩鎮實力強勁,逐漸超越朝廷禁軍。

而五代最大的問題就不是藩鎮了,畢竟中原也就那麼大地方,你折騰出個五代十國,一人也分不到多少地盤,這還藩鎮毛線,精銳全部都掌握在皇帝手裡,也就是禁軍手中。

但你以為禁軍統領,那就是好人呀。

老趙同學在陳橋兵變之前,那可就是後周禁軍的一把手。

他自己就這麼幹的,自然怕別人這麼幹,對於地方藩鎮,老趙同學直接統領。他收天下精兵,把各地的精銳調到京城。地方上由文官主事,只留下老弱病殘,維持下社會治安就可以了。

所以,北宋禁軍是最強的,是大宋天下一強軍,至少建國前後幾十年的時候毫無疑問。

而這禁軍強大了,禁軍統領也要分權,他就把比如他自己曾經擔任過的殿前司督檢這種高階崗位取消了,而用三個品級稍微低一點的都指揮使崗位來代替,一分為三,有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合稱三衙。而三衙,直接對皇帝負責。

更可怕的是,這三衙是沒有任何決策權的,只負責進軍的招募訓練等日常工作。

軍事決策權由樞密院這麼一個行政機構負責,而如果遭遇戰事,誰出去打架呢?

樞密院和三衙都不打,會由皇帝任命一個主帥,主帥從禁軍裡面領取兵馬。

根據樞密院的戰略規劃打完了,再把兵馬還回來。

由此一來,軍事決策、訓練管理和外出作戰就被完全切割開了,咱們老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