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碼了三千字,大概是一點多鐘就卡在了那裡,死活不知道該怎麼寫……然而想到承諾過了晚上還有一章,就繼續幹坐了下去,四點鐘來了點思路……呼哧呼哧往下寫,但是直到去上廁所,正好遇到對面的哥們出門,我才發現‘晚上’已經過去了,北京的天都亮了。
順便說一句,那哥們出去發現雨挺大,回來問我有沒有多餘的雨傘,我想到自己好像是有兩把,就給了他一把。然後老婆七點半起來,發現下雨,就問我雨傘在哪兒,怎麼就剩一個了……我才發現自己做了多大蠢事!
總之,世事艱難,大家共勉吧,8點了,我也得跟老婆打一把傘去打卡了。
順便,還賬結束。
第241章看起來更空洞的豪言壯語
所謂捧殺,方式有很多種,但歸根到底是要冠以一種脫離實際的吹捧。
金鐘銘承包了半個百想藝術大賞這是事實,很多人願意捏著鼻子接受也是事實,畢竟每個獎項白開了看還都是沒得黑的。
但坦誠一點來說,相當多的吃瓜群眾和業內同行,還是本能的認為他這次‘吃獨食吃的過分’了。甚至,業內還有很多人因為所謂立場問題,迅速的藉著這次大賞對他警惕並抱團了起來。所有,從這個角度來說,金鐘銘距離所謂統一韓國電影圈子還是差的太遠。
但是,放到跟金鐘銘不是很對路的《中央日報》那裡,卻描繪出了一種整個電影屆心悅誠服的畫面,乃至於文章讀完以後,讀者在隱約中還能感覺到一種全體韓國電影人對他納首便拜的感覺。至於在標題中公開喊出金鐘銘登基為韓國電影皇帝的口號,更是讓人咋舌……所以說,這不是捧殺什麼是捧殺?甚至因為捧得太過分,再聯想到金鐘銘剛剛完成的對行業上下游的控制,這簡直有點高階黑的意思了。
而相比較下來,韓國第一大報《朝鮮日報》倒是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這家最大的保守立場報紙先是祝賀了金鐘銘獲得影帝和最佳導演,然後還坦誠《熔爐》是電影界對社會正義的一次正面促進作用,獲得大賞無可厚非。但報紙在社論中的後半段裡,馬上就毫不避諱且著重表達了對金鐘銘試圖壟斷電影製作以及發行的擔憂,他們認為金鐘銘遲早會依靠著資本對這個行業的活力和獨立性產生負面壓力和影響,進而引發整個電影行業的倒退……這個明顯有些杞人憂天了。
說實話,兩家報紙對百想大賞的報道疊在一起看的話真的很有意思,如果不是考慮到它們本來就是死對頭的話,那金鐘銘簡直懷疑它們是在一唱一和的玩雙簧了。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金鐘銘最不屑的那家親美的《東亞日報》,這次反倒是中規中矩,難得公正了一把。他們在相關評論中很真誠也很直接的點出了金鐘銘所面對的現實困境雖然在資本上完成了韓國電影產業的一定壟斷,但是面對著在電影屆勢力強大的‘學閥們’,新晉的‘財閥’能否戰而勝之,恐怕還是一個未知數,甚至很有可能會陷入到長久的僵持之中。
到時候,恐怕‘財閥’和‘學閥’這個矛盾會代替之前官方和民間的對立,成為韓國電影的矛盾主旋律。
總之,《東亞日報》的意思是說,真的沒必要太過於擔心金鐘銘以後的強勢,因為矛盾從未消失,這時候應該把目光回到百想藝術大賞上,然後就事論事,獎項,其實都是沒得黑的。
多說一句,《東亞日報》之所以這麼公正,不是因為他們多喜歡金鐘銘,而是因為他們更討厭電影屆的那群導演、教授、編劇組成的‘學閥’!那群左派文化人天然的跟報社的美國主子不對路。而相比之下,金鐘銘這個大資本家反倒是看起來可愛多了!
就這樣,因為傳統紙質媒體終究還是控制著輿論主導權,所以,隨著三大報的一起開進,一天的時間,關於百想藝術大賞和金鐘銘,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