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已經遠超過了他們大清的地盤,麾下兵將數量更是恐怕也遠超過他們清兵許多,雖說他這次北上親率的兵力並不是很多,但是豪格相信,凡是能被他帶來北方的那些部下們,肯定都不是泛泛之輩,必定是大中軍之中的精銳中的精銳,所以他連連搖頭,並不同意阿巴泰提出的打下通州城之後,就領兵去和肖天健所率的這支大中軍的人馬會戰,而是先打下通州之後再說下一步該如何打算。
阿巴泰見豪格不同意他的意見,雖然很不痛快,覺得豪格身為他們大清皇子,比起他這個破貝勒還不如,真是丟他們建州勇士的臉,但是懾於豪格這皇子和正藍旗旗主的身份,雖然他乃是此次入關的主帥,但是他也不得不聽一些豪格的意見,否則的話即便是他獲勝之後,豪格只需在他爹皇太極面前進自己幾句讒言,到時候他阿巴泰照樣吃不了兜著走,弄不好到手的功勞,也會被他們父子一下抹了個乾淨,所以阿巴泰只得暫時同意了豪格的意見,先打下通州城再說。
於是在阿巴泰和豪格領兵包圍了通州城的第三天一早,阿巴泰便再一次督師開始對通州城發動了猛攻。
但是殊不知就在他們鐵了心要打下通州城的時候,在他們東北三十多里的地方,卻有數千大中軍的精銳騎兵,正在悄無聲息的集結,默默的盯著他們,如同一隻伺機捕獵的猛獸一般,只待他的獵物出現破綻,便暴起撲向他的獵物,一口咬斷獵物的脖子。
而與此同時在大批斥候的遮蔽之下,一支武裝到牙齒的大中軍兵馬,在他們的皇帝肖天健的率領之下,也正在以急行軍的速度從天津衛沿著潞河也就是北運河的南岸,朝著通州城氣勢洶洶的殺來,道路上揚起了一片的塵土,隨軍的車馬更是轔轔碾過土路,拖曳著炮車以及大批的彈藥,等候著對阿巴泰所部發動致命的一擊。
王承平麾下的遊騎兵以及斥候隊在通州東南一帶,終於和肖天健麾下的右路軍的斥候大隊相遇在了一起,而率領這些右路軍斥候大隊的主帥也正是現如今接替石冉的林洛。
林洛在遇上了王承平麾下的騎兵以及斥候之後,立即便暫時接管了他們,令其配合自己麾下的斥候大隊的斥候們,在右路軍主力的前面二十里範圍之內,拉開了一道密如蛛網般的警戒幕,近千騎兵和斥候們,幾乎是以迅雷般的速度,便將他們所遭遇到的建奴大軍的遊騎以優勢兵力,一舉蕩平。
雖然建奴灑出來的遊騎也都是奴軍之中相當兇悍並且勇敢之人,可是雙方在視野上的差距卻很大,大中軍時下已經開始普遍給斥候以及營將以上一級的軍官們裝備了千里眼,所以在白天的時候,大中軍的斥候可以比建奴的哨騎提前許多時間發現敵人,故此在雙方警戒幕碰上之後,大中軍的斥候隊,可以早於建奴哨騎很遠,便發現建奴哨騎,並且要麼集結更多斥候對其發動圍剿,要麼便設下埋伏襲殺這些建奴哨騎,總之雙方斥候交手的結果是建奴方面一邊倒的吃虧,迅速的被清理掉了不少。
戰爭某種程度上追求的是戰場的單方面透明,在古代望遠鏡沒有普及之前,雙方斥候拼的是勇氣和技能,看誰能在目力所及範圍之內,提前發現敵人,但是一旦一方掌握瞭望遠鏡之後,戰場上勝利的天枰便開始向擁有著一方傾斜,顯然大中軍所擁有的這些尚算是簡陋的單筒望遠鏡,已經使得建奴軍無法再掌握戰場的主動權了。
雖然個別建奴哨騎在大中軍大批斥候的圍剿之下,拍馬得以逃脫,但是他們根本無法偵知此時正有一支大中軍精銳人馬殺向通州城,即便是他們逃回到通州建奴軍之中,所能帶回的訊息,也僅僅是在通州東南部,發現了大批刑天軍斥候,所能提供給阿巴泰和豪格的資訊也是極為有限的,這樣的資訊不對稱,使得阿巴泰和豪格短時間之內,也無法判定出整個戰場的局勢。
而相反的是肖天健卻在這場斥候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