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無法阻止這樣的情況,整個左良玉麾下的兵卒,士氣都十分低落,只有他早年糾集起來的那些舊部,感念左良玉對他們不錯,鐵了心要跟左良玉誓保荊州。
整個荊州之戰是在七月間開始的,肖天健在打下了承天府和荊門縣之後,本想是一鼓作氣的南下將荊州拿下,可惜的是天不作美,在他們打下荊門的時候,突降大雨,這一場雨下的非常大,到處的水都溝滿河平,道路也變得十分泥濘難行,就連漢江也發了大水,使得江面舟船難行,稍有不慎,便船翻人亡。
而刑天軍眼下對於火器的依靠比較大,而且隨軍的重炮、輜重也相當多,在這樣的天氣裡南下攻打荊州,顯然會付出相當的代價,於是肖天健也只能望天興嘆,不得不下令在承天府和荊門一帶歇兵,等待天氣好轉,道路乾燥之後,再開始南下,否則的話,這麼多人馬擠在道路上,將會是一場災難。
即便是如此,這場大雨也讓刑天軍的部眾們有點苦不堪言,因為雨勢太大,他們連做飯的柴禾都無法收集到,以至於吃飯都成了問題,將士們有兩天只能生吞一些米糧來果腹。
看著天上的大雨如同瓢潑一般,肖天健也很是有點煩心,這麼多人馬擠在這一帶,每天人吃馬嚼的要消耗非常多的糧食,而他們雖然不算是太缺乏糧食,但是也經不起這樣的消耗,所以每日間他都冒雨在各營之間巡視,一邊給將士們打氣,一邊巡視各種武器的保養情況,特別是對於軍中使用的火藥的儲存非常重視,一旦火藥受潮的話,那麼就要很長時間得不到補充,這南方的天氣,還真是雨水夠大的。
這場雨一下就是斷斷續續的七八天時間,道路始終都泥濘不堪,直到七月初十天氣才開始放晴,又過了三天時間,道路才算是乾燥了下來,肖天健這才下令開始朝荊州進兵。
在斥候偵知左良玉沿江佈置了不少的水軍,以圖在水上利用他們的優勢阻截刑天軍南下之後,肖天健毅然下令放棄了走水路朝荊州攻進,全軍改走陸路進兵荊州,繼續以司徒亮的騎兵部隊為先導,在前面打通前往荊州的通道。
而肖天健則率領大隊人馬在後,拖著眾多火炮以及輜重,隨後挺進,左良玉在路上派兵沿途不斷的對刑天軍進行堵截,但是面對著精銳的刑天軍人馬,往往都是一戰而敗,基本上沒有再拖住刑天軍進兵的步伐,使得肖天健領兵在七月中旬抵達了邢州城西北一帶。
左良玉好歹還是有點勇氣的,在刑天軍剛剛抵達荊州城北紀山鎮的時候,居然令麾下吳敏師率部對刑天軍發動了一次逆襲,想要趁著刑天軍初來乍到立足未穩,先給刑天軍來個下馬威,而他自己也親自領兩萬大軍,出荊州準備吳敏師一得手,他便揮兵掩殺,將刑天軍打回襄陽去。
但是很不幸,吳敏師沒有能完成他賦予的神聖任務,到紀山鎮之後,僅僅是一交手,便當場被劉耀本麾下的鐵骨營攔住了去路,一通排槍過去,吳敏師當即被打下了戰馬,其麾下兵馬一鬨而散,結果吳敏師也被刑天軍給抓了去,當場削掉了腦袋掛在了高杆之上。
左良玉聞訊二話不說,掉頭便回了荊州城,下令依城死守,而肖天健也不客氣,利用這少有的幾天好天氣,繼續兵發荊州城。
在大軍途徑長湖邊的時候,左良玉麾下的水軍突然登岸,想側襲刑天軍側翼,可是因為組織不夠得力,兵卒不太願意打仗,登岸之後還沒有殺到刑天軍跟前,兵卒們便先行自己潰散了,僅剩下了不到三百多左良玉的鐵桿舊部,結果是被刑天軍一個預備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