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馬赫迪神情漠然,非常冷靜。不過,在不動聲色的外表掩飾下,他內心裡卻在翻江倒海。
儘管殫精竭慮,反覆權衡籌劃,還是陷入了瘸子的圈套之中!
由於在內陸叛亂地區需要分兵屯紮城池,故而面對敵人的勢頭洶洶的大規模南下解圍,馬赫迪從本就兵力薄弱的沿海地區抽調部隊趕來相助。那些地方由於有強大的帝國海軍照應,跛子不敢涉足,故而相當平靜,裁減縮小駐軍,也能緊巴巴地過日子,維持住當地秩序。
孰料龐大的易卜拉辛艦隊竟然傾師覆旅,一戰而亡,制海權瞬即換手,轉到敵人手中!
形勢變幻,快得讓人措手不及!
與神聖同盟沿海岸線佈下大軍守衛不同,因制海權在握,沙漠帝國在沿海地區的兵力本就不多,馬赫迪這次抽調,各城的兵力遭到進一步削弱,有的僅剩千兒八百帝國將士守衛。這點兵力,平素鎮壓住老百姓沒什麼問題,可一旦數以萬計的敵方水軍從海上殺來,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沿海各城一座座地迅速淪陷。
從海上的徹底劣勢轉為壓倒性優勢之後,神聖同盟的後方壓力一下子消失了。聖瓦爾尼和猛虎軍團散佈各地的超過十萬的岸防部隊,紛紛行動起來,有的向正面前線移動,有的坐上海船,在水師的衛護下從海路奔襲敵後。
這樣打下去,從長期來看,是沙漠帝國的必敗之局!
兩盟半島的局勢已經從極度複雜趨於簡明化。
正面的兩支主力大軍互相咬住,誰也吃不掉誰,彷彿兩個大漢摔跤,纏臂、抱腰、勾腿,誰也摔不倒誰。此刻,勝負就取決於背後使絆子了,一個不大的助力,也能讓一方獲勝,另一方敗北。而在這一方面,神聖同盟已經佔據了優勢。
雖然造成如此不利的局面,易卜拉辛應負主要責任,海軍的大敗,並非馬赫迪所能控制,也情有可原,但他仍然擺脫不了干係。正因為他未曾料到海軍會失敗,而且敗得這樣慘,從沿海地區抽調兵力後,造成了這些地方極度空虛,讓敵軍艦隊長驅直入,非常順利地攻城略地,一路橫掃,守軍連阻延片刻的機會都沒有!
水路已經被完全截斷,沿海地區出現一發不可收拾的大潰爛,這是馬赫迪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如今的情形下,只有擊敗別亞,掃清叛逆,保住內陸地區,維護住陸路交通線,方能保留最後一線勝機,即使最終整個戰場失利,父皇在前線的主力大軍也能有一條安全的退路!
被逼入絕境的馬赫迪,也採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他命令古土、飛梭和其他叛亂地區的帝國正規守軍和偽軍立刻行動,留下最低限度的守軍,其餘人馬全速向井鹽市開進,來參加這場決戰,合擊別亞率領的叛匪大軍。
只有迅速消滅叛軍主力,內陸地區才能求得安定,如若不然,等敵人將瀕海地區奪佔鞏固,然後沿陸路深入進來,外敵與叛匪勾結作惡,內應外合,馬赫迪再厲害,亦將無力迴天!
當初為了釣別亞上鉤,這些部隊刻意晚一點排程,大概要等兩天之後方能抵達戰場。馬赫迪定下了堅守兩日然後大舉反擊的總策略,但他卻並不一味龜縮營內死守,而是背營結陣,先幹上一仗,挫挫敵人的銳氣。
無論帝國正規軍也好,半島義勇軍也好,都屬於情緒化較強的部隊,戰鬥力波動較大,打瘋了會超常發揮,蔫巴了則會一蹶難振。
多日圍城不克,部下已經比較氣餒,此刻再龜縮營壘捱打,將士會更加沮喪。與其這樣,不如背營接戰,既不放棄防禦優勢,又予以對手一記迎頭痛擊。
別亞的部隊一直未動,馬赫迪亦靜靜相候。
帝國皇子心裡明白,跛子是在等待夜幕降臨。
視線不明的黑夜裡,出現混戰情形的機率大於白晝。對於只有一次控制作戰機會的別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