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和似是而非的知識。
千萬不要不經意就扼殺了孩子好問的天性,作為家長應該注意從小培養孩子虛心好問的習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
1。向老師質疑、發問。沒有弄懂問題時,不要得過且過,羞於開口,要善於發問,大膽發問。如果孩子平時有不敢問、不善問的缺點,就鼓勵他去問,一旦有些問題是透過問詢教師、同學得來的答案,父母要給予鼓勵。
培養孩子學習的好習慣(4)
2。給孩子講一些著名人物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書本的生動故事,啟發孩子大膽質疑、發問。
3。可以找一些有錯誤的書刊,鼓勵孩子找出錯誤。比如一些名人的書中有不少文字、語法、典故、常識方面的錯誤,引導孩子把它們找出來,給名人寫封信,指出他們的錯誤。
4。一段時間後,提醒孩子,不要濫問一氣,要深思熟慮,胸有成竹。
勤于思考的習慣
德國數學家高斯,是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在歷史上影響之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頓、尤拉並列,有“數學王子”之稱。
高斯非常善於思考,這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在他小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來。高斯的父親是泥瓦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都要發薪水給工人。在高斯3歲時,有一次當他正要發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說:“爸爸,你弄錯了。”然後他說了另外一個數目。原來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裡跟著他爸爸計算該給誰多少工錢。重算的結果證明小高斯是對的,這把站在那裡的大人都驚得目瞪口呆。
小高斯10歲時,有一次他的數學老師讓他們全班解答一道習題:立即計算出“1+2+3+4……+100=?”的答案。這個題目在今天早已家喻戶曉,可是在那個時候、那個場合,對於一群小學生來說,還真不容易。要算出這麼長的算術題耗時不少,孩子們都想爭取第一個算出來,立刻在草稿紙上做了起來。
只有小高斯還沒有開始動手,不是想偷懶,也不是發呆,他在想,難道一定得經過這麼複雜的計算過程嗎?從客觀上說,他在進行思維的謀劃,謀劃的目的是要尋找一種能夠成倍提高思維效率的策略,這個過程花去了相當於其他同學進行加法計算的二分之一的時間。這時候,老師看見了他,走上前來問他怎麼了,為何還不開始計算。小高斯說他已經知道答案了,是5050。老師十分詫異,問他是否提前做過這道題。高斯於是告訴老師,他透過觀察發現這一組數字中1加100等於101、2加99等於101……這樣的等式一共有50個,因此這道題可以化簡為“101×50=5050”。
“真是太精彩了!”老師讚揚地說。
這種“精彩”並不取決於孩子的智商。事實上,小學生的智力與學業成就的相關係數只有,它應該取決於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使智力的潛在能力得到了充分發揮。認真的思考雖然為孩子解決問題的過程增加了一個環節,卻使解決問題的時間縮短了很多倍,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小高斯進行思維的謀劃花去了相當於別人解題所耗時間的一半,然而計算出“101×50=?”只需要1秒鐘。從這裡邊,你難道還看不出善於思考的優勢嗎?
養成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對孩子們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孩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把散落的知識點連結成有機的整體,從總體上把握知識體系,提高學習質量。養成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有利於對書本知識批判地吸收,可以防止“死讀書”,從層次上提高了個人的學習能力。養成認真思考的習慣還可以不斷解開疑團,激發靈感,從而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
父母怎樣才能使孩子養成明辨善思的思考習慣呢?兒童教育專家認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