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適合孩子的方法時,才需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環境、心理特點、性格等。這樣,才能找到適合孩子的辦法。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比如,有的孩子不愛洗手,不講究衛生,父母怎麼說可能都沒有用。可是,這個孩子特別喜歡看科幻故事,這時父母就可以利用這個特點,幫孩子找一些和衛生知識有關的科幻故事,讓孩子在滿足需要的同時獲得知識。
——用孩子的特長作為突破點。
有個中學生,特別愛玩遊戲機,曾經因為玩遊戲而和父母吵過很多架。母親嚇得不敢回家,只要她一回家,孩子就逼著她給錢,不給錢,兒子就要自殺。後來,這位母親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開始和兒子一起玩遊戲,在玩的過程中悄悄引導孩子和高手比賽。當兒子有不懂的知識時,母親為兒子買來電腦書籍。久而久之,兒子轉了方向,遊戲已經不是他的最愛,設計遊戲程式反而成了他的愛好。不僅如此,兒子還慢慢成為一個電腦軟體高手。這位母親採取的辦法和楊老師的辦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父母要尋找突破口,就要仔細觀察一下,孩子思想中的熱點是什麼?興奮點在哪裡?
找到突破口以後,父母還要放下架子。引導孩子的關鍵,在於父母和孩子心靈上的平等。如果父母一直襬出教育孩子的架勢,即使您找到了突破口,也無濟於事。因為在孩子看來,您還是要教訓他,要把他這樣或那樣。因此,父母要先放下架子,不妨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他喜歡的事情。在做的過程中,默默引導孩子。父母可以把自己的教育意圖隱藏起來,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如果父母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的突破口在哪裡了,今後我們要改變辦法,要這樣做……”那麼,您的教育就如同白開水,無滋無味,而孩子還會在心中生出些敵意和警覺來。
把引導和訓練結合起來。習慣培養畢竟是具體行為的體現,因此,的確需要父母對孩子進行必要的訓練和強制。在一定時期,光引導孩子是不夠的,看到孩子出現某些不良行為習慣時,還是要及時進行強制糾正。父母要把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進行,必要的強化訓練不能少,巧妙的引導教育也很需要。
txt小說上傳分享
注重孩子的第一次
習慣的養成往往是從第一次開始的,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重視並抓住每一個“第一次”的教育時機,這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開端。
一位母親講了自己的經歷:女兒小小現在7歲了,從小到大不知摔了多少跤,但自從她會爬開始,自己每次都不主動抱她起來,而是鼓勵她:“自己爬起來,你真棒!”
有了第一次,不管摔得多厲害,小小都能自己爬起來,還會拍拍小手和衣服上的灰塵。她以後會遇到比摔跤更需要自己應付的事情,我希望她永遠記住“我能!我會!我很棒!”小小一天天長大,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日益強烈,吃飯、穿襪子、戴帽子……什麼事情她都要自己試一試。儘管幾乎每次我們都要“返工”,花的時間比直接代辦多得多,但如果第一次不給她自己試的機會,無異於剝奪了孩子學習、實踐的權利。常聽到有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懶或笨,其實,原因全在於當初的“第一次”啊!
有一次,我帶她去修鞋。鞋匠給顧客準備了一張小凳子,小小坐在凳子邊兒,拍拍空出的一大半地兒:“媽媽坐這兒!”我感動得一時說不出話來,修鞋的老師傅誇道:“嗬,這麼小就知道心疼人了,真不錯!”小小一聽,又得意又害羞,小臉都紅了。這是小小第一次會心疼媽媽,也是第一次聽到“心疼人,不錯!”這個評價,以後再要她為別人做什麼,一提“心疼人”她就很樂意。
小小個子高,所以每次出去玩兒,我們都鼓勵她不要大人抱,自己走。一次去動物園前,先和小小講好條件就是自己走,可一下車,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