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正到了重立楚王的時候了,所以請諸位前來商議。”

話音未落,一位別將站了起來高聲嚷道:“還有什麼議頭,這不是明擺著嗎?除了將軍你,誰還有資格當楚王?”

還有幾位別將也隨聲附和。

項梁一聲不吭,端起酒杯來,微微側目窺視沛公,氣氛十分微妙。

劉邦也端起酒盞慢慢飲著,臉色平和,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看不出他究竟是贊同還是反對,似乎誰為楚王都沒有什麼關係,反正他對此沒有多大的興趣。

張良在凝思。

在尷尬的沉默中,席間一位鬚髮皓然、精神矍鑠的老叟用蒼老而沙啞的嗓音說話了:“范增以為不可!說實話,陳勝的死是意料之中的事,反正他成不了大業,所以失敗是必然的。想當年六國為強秦吞併,其中楚國是最無辜的。楚懷王被秦昭王騙至秦國,一去不返,楚人至今想起他來都還十分悲痛。楚國的一位預言家南公曾說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陳勝雖然首先舉起義族,但由於他不是立楚王的後代為王,而是急忙宣佈自己為王,所以他終究不能久長,妄自稱王,怎能不亡!如今將軍起兵江東,為什麼楚國故土上烽起反秦的將士都願意投奔將軍?就是因為將軍世代為楚將,一定會立楚王的後代,恢復楚國的緣故。將軍若能順應人心,因勢利導,何患霸業不成?”

范增一席擲地有聲的話,說得全場默然,項梁只得順水推舟同意尋訪楚王后代立為楚王。他徵求沛公的意見,劉邦正怕項梁稱王,如今他願立楚王之後,他當然求之不得,便欣然表示願以將軍意見為意見。

張良當然是主張恢復六國皇室的,他不是也正在尋訪韓王之後嗎?他正在窺測時機,準備向項梁進言。

經過一番尋訪,終於在民間找到了一個牧羊人,他就是楚懷王的孫子熊心。項梁於是便立熊心為楚王。由於楚國百姓十分懷念去秦不歸的楚懷王,但願他沒有死,而且能夠重新歸來,所以仍然稱熊心為楚懷王。

於是在項梁的指揮下,舉行了楚懷王的登基盛典。決定以盱眙為都,命陳嬰為上柱國,在都城侍奉楚王。項梁自封為武信君,執掌軍權。

劉邦與張良當然不得不前往祝賀。慶典筵席散後,項伯陪同張良來見項梁,雙方坐定之後,張良進言:

“還有一件對反秦大業十分有利的事,不知道武信君願不願聽?”

項梁當然不敢小視張良,不得不恭敬地說:“請先生不吝賜教!”

張良說:“武信君順民意立楚後,如今自陳勝起兵以來,楚、濟、趙、燕、魏五國都已經重建,只有韓國還沒有恢復,我以為遲早會有人擁立一位韓國新主的。既然如此,武信君為何不趁此時機立一位韓王,以免他人爭先,韓主也會感恩於公,韓國也自然不敢與公為敵了。”

項梁自然是雄心勃勃的,覺得張良說得十分在理,他對這個建議還滿有興趣,便關切地問道:“韓王的子孫還找得到嗎?”

張良說:“據我知道,韓公子橫陽君成還在,聽說還十分賢德,公可立他為韓王。”

項梁欣然接受了張良這一建議,並且請他前去尋訪韓成。張良早已經在著手這件事了,因此很快便把韓成找到了,然後再回到薛城向武信君報告。於是,項梁任命張良為韓國司徒,輔佐韓成還都陽翟,帶領一千兵馬,先奪取幾座韓國過去的縣城,站穩腳跟再說。

張良沒有想到,他思念已久的復國之舉,就這般輕而易舉地完成了。

恢復祖先故國,是張良多年來夢寐以求併為之生死奮鬥的目標,如今總算初步得到實現。然而在這群雄逐鹿的時候,韓成又是否是一個能成大器的王者?當夢想逼近的一刻,反而失去了往日的魅力,他不禁憂思難眠。

沛公為他餞別時,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