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8部分

輒上百人前呼後擁,排場極其壯觀。

宋代的陳規在《城守錄》中感慨的寫到“攻守利器,皆莫如砲。攻者得砲之術,則城無不拔;守者得砲之術,則可以制敵。”

但就是這等軍中首要之物,其實效果也就是那麼回事,當年金國漢化頗深,而宋朝文恬武嬉,對手藝十分鄙視,因此被金國收了不少漢人制大炮的手藝工匠。

當金國進攻東京汴梁之時,“金人廣列壘石砲座,……所列砲座百餘,飛石如雨,擊守城之卒,死傷日不下一二十人。”

“城下列砲座二百餘所,七梢砲,撒星砲,座石砲併發,又以強弩千餘助之,城上矢石如雨,使守卒不能存立,……”

如此看來,這金人的大炮不過殺了二十幾個人,這宋軍就已經被打得不要不要的,再也不敢登上城牆,這“弱宋”的戰鬥力可見一斑……

大炮的使用,其實是一直到了蒙古人的興起,才產生了革命性的變革,蒙古鐵騎橫掃天下,建立了這個空前而且很有可能也是絕後的龐大帝國,蒙古人龐大的炮兵,可謂功勳卓著。

蒙古人的大炮來自波斯,便是這“回回炮”,這種大炮經過波斯人精巧改良。不但威力增強幾倍,節省了人力。更極大的提高了射擊的精度。

當年忽必烈攻打襄陽之時,久攻不下。後來有人獻上這回回大炮,終於一輪齊射,將襄陽的城牆擊毀,歷時三年的襄陽大戰,才終於在“回回砲”的怒吼聲中塵埃落定。

而蒙古砲最具傳奇色彩的之處,莫過於“親自實踐”了戰爭史上第一次的大規模化學戰和生物武器攻擊。

蒙古大軍西征時的華沙之戰中,蒙古軍隊用砲射出大量的毒煙球,弄的全城都瀰漫著砒霜和狼毒的煙霧,守軍無以為抗。只得投降。

後蒙古大軍在進攻君士坦丁堡時,久攻不下,軍中鼠疫流行,這本是蒙古軍隊的一個壞訊息,不想嚐到甜頭的蒙古軍用砲將病死的軍士的屍體拋入城中,使城中鼠疫大起,城遂下。

但少數城中的商人乘船逃出,將亞洲鼠疫病菌帶到了歐洲,引發了讓歐洲人思之色變的“黑死病”。奪去了當時歐洲三分之一的人的生命。

如今齊御風手下,頗有制炮的匠人,而且西北一地,本產硝石。這火藥更是不缺,只要兩路大軍合併,便足足有近千座大炮。

但這時候的火炮。在他人眼裡,自然是驚天動地的大殺器。而在齊御風眼中,卻覺得威力還是不夠。

無他。只因他親眼走過這一趟,才發現一個問題,這大都實在是太大了……

這等冷兵器時代的戰爭,無非是野戰和攻城,野戰分步兵,騎兵,山地,草原,而攻城則是爭奪城池,和爭奪營寨。

而攻城一向是最為困難之事,在回回炮誕生以前,守城的一方,不是沒了鬥志,或者是沒了糧草,否則圍上個三五八年,都是稀鬆平常的事,當年宋元之間的釣魚城之圍和襄陽之圍,便是明證。

當年釣魚城依仗地勢險峻,那回回炮不能發揮作用,在大將王堅的帶領下,居然在兇殘的蒙古人面前,足足抵抗了三十六年,最後在宋朝江山再無一絲領土的時候,以不可殺城中一人為條件,釣魚城的人民,才放下武器自願終止抵抗。

也正因為這段傳奇,這不起眼的釣魚城,被歐洲人譽為“東方麥加城”、“上帝折鞭處”

而如今的齊御風,便是碰上了如同當年蒙古皇帝蒙哥類似的狀況。

但他雖然知道這大都難攻,遠勝過他先前在西域攻過的城池數倍,卻也知道這大都攻堅戰,乃是非攻不可。

如今漢人復興,蒙元衰落,這場戰爭的勝利乃至國家的滅亡,都是以這大都的旋落為標誌。

一旦大都攻克,義旗展播,傳遍天下,這復興大業便垂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