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植物學發生了強烈的興趣。他有一個叔叔,在新南威爾士與印度都曾供過職,喜歡蒐集各種不同的植物標本,在倫敦園藝會舉辦了一次展覽,引起了極大的轟動。麥金農跟隨叔叔學到了不少的植物學知識,這使得他下定決心也要成為一名植物學家。
大學畢業後,他先後到非洲與美洲遊歷,所得到的最大收穫就是在他二十八歲那年成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與倫敦園藝會的領導人之一。
三十五歲這一年,麥金農終於實現了他要到遠東考察的理想,這主要是歸功於英國先進的火輪船與快槍大炮。鴉片戰爭的炮聲,把中國沿海的幾個主要港口轟開了。一直為與中國的茶葉貿易逆差而煩惱的維多利亞女王陛下,也終於找到了使白銀不再流向中國的最好辦法,這就是向中國輸出大量的鴉片。麥金農向女王陛下提出了申請,要求到中國進行考察,得到了女王陛下的批准。
《菊花醉》第三章(2)
三年多的考察研究,使麥金農收穫甚豐。僅西方人從沒有見過的植物,他就帶回了一百多種。在倫敦的彙報展上,那些生長在花盆裡的植物,被中國人用不可思議的方法修剪成各種造型,變成了藝術品。
麥金農的研究成果,當然不止這些植物。他對用植物栽培的方法,把野生的樹葉培育製作成人們喜愛飲的茶葉,作了很深入的研究。可惜因為條件的限制,他沒有更多的渠道得知這些茶葉是如何生長與製作的。
但有一點他弄明白了,就是讓英國人已經無法離開的下午紅茶,與綠茶實際上是同一種植物。為此,他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刊登在倫敦園藝會的會刊和家鄉的《約克郡郵報》上。
不料,這篇不到一千字的短文,在英倫三島竟然引起了軒然大波。發行量最大、也最有影響力的《泰晤士報》為此開闢了專版,討論這件事情。幾乎百分之百的讀者和文章認為,麥金農是在胡說八道。連遠在美國的《華爾街日報》與《紐約時報》,也不甘落後,撰文抨擊麥金農譁眾取寵,喪失了一個植物學家應有的品質和科學的道德。許多科學家和酷愛喝紅茶的英國人甚至要求把麥金農開除出皇家學會和倫敦園藝會。
皇家學會與倫敦園藝會面對如此巨大的公眾壓力,左右為難。他們瞭解麥金農,是一個非常嚴謹的植物學家,不可能為了學術的聲譽而造假。他們要求麥金農拿出有力的證據,來說明他的理論是正確的。
麥金農遇到了難題,研究紅茶與綠茶的區別,不是他的研究方向與範圍。他只不過是在中國聽說了這件事,想當作一樁新聞告訴可愛的、喜歡喝紅茶的同胞,沒想到竟然惹來這麼大的一場風波。他沒有證據,也無法蒐集。他又一次想起叔叔臨終前告訴他的話:在科學的道路上,不能有半點的翫忽職守。
這就是他失眠與煩惱的根本原因。
雪茄煙燃到了盡頭,燒疼了他的手指,使他從沉思中醒過來。敞開的門縫裡,飄來菲麗絲做的烤麵包的香味。他覺得腹內有些餓了。由於他要在夜裡工作,往往到凌晨才睡,所以早餐就到了中午才吃。也是因為茶的風波,他把每天早晨起床前必喝的釅紅茶都免了。因為他一看見紅茶末,就像看見了那些攻擊他的文章。
他原來在倫敦的高尚住宅區朱瑞巷有一座房子,是他的叔叔留給他的。那座房子擁有七八個房間,還有一個面朝聞名遐邇的朱瑞巷劇院的大陽臺。不用出門,他坐在陽臺上就可以欣賞劇院傳出的莎士比亞戲劇中精采的對白與貝多芬交響樂的旋律。客廳的壁爐相當考究,壁爐前的地毯是從古波斯運來的。最為珍貴的是中國的兩個大花瓶,據說是宋朝時代的產品。
可是,自從他受到了攻擊以後,房子裡不斷地有人上門,找他質問為什麼說紅茶與綠茶是同一種植物。甚至有一些極端的人士,僱傭了一些流浪者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