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是就收拾行裝離開了魯國。從此,魯國再次衰落。

在孔子的觀念裡面,祭祀所用的食物,則成為溝通人與神之間的橋樑。原為祈福、禳災的祭祀已喪失了原始的價值與意義,成為涵養個人品德的表現儀式。

每日常叩首,活到九十九

叩首,即俗話說的“磕頭”。

無論是在日常飲食起居,還是祭祀大典,叩首在孔子的飲食養生體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現代生活高度緊張,每天蜷縮在電腦前的白領一族,運動量十分缺乏,肢體長期處於僵硬狀態,所以氣血瘀滯。不通則痛,痛則筋脈拘攣,於是出現諸如頭痛惡心、脖頸強直、手臂麻木、指端冰涼等多種不適,也就是頸椎病的典型症狀。

現在教你一種簡單易行鍛鍊方法,這種方法天天在家都可以練習,不花錢,不痛苦,這就是“叩首法”,

叩首在中國是古禮,祭祀天地祖宗,晉謁君長父老,乃至平輩同儕之間會面,都須施以不同的叩拜之禮。

其實,跪拜磕頭的動作一直被道家作為導引術的一部分。《周禮春官太祝》中言:“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

觀察證明,跪拜磕頭動作有通經活絡、疏通軀幹部氣血的作用。“每日常叩首,活到九十九”,這句老話不止是告訴人們虔誠孝順可以長壽,也道出了堅持導引鍛鍊可以強身的道理。每天睡前透過磕頭動作放鬆肢體,可以促進背部血液迴圈,舒展肩頸部緊張感,長期堅持還可以防止心腦血管疾病。

叩首法雖然看著簡單,但要防治頸椎病姿勢卻大有講究:

首先,練習者保持自然呼吸,將腰背伸直,跪坐端正,臀部放在兩腳跟上,雙手放在兩膝上,做一次深呼吸。

接著兩臂伸直上舉,吸氣,此後雙手直落至兩膝前方地面,順勢弓腰做磕頭狀,以額頭觸及地面;再呼氣,上身向前儘量伸出,用下頜輕點地面,兩肘著地,以肘部支撐上半身重量。再將臀部向上儘量抬起,大腿垂直於地面,保持自然呼吸。

接下來,伸直手臂將身體向上撐起,緩慢挺直腰,最後緩慢將臀部落回兩腳跟上(如果腰力不足,可以將落臀和直腰合為一步完成)。

如此完成三步為一個動作,一次鍛鍊需要重複做30次,大約5分鐘。如果體力弱者,可以將每步停頓延長至2~3個自然呼吸,但不宜過長。

此法與普通的磕頭有一定區別,這是為了更好地鍛鍊頸椎而做的改變。需要指出,這個動作不光適合鍛鍊頸椎,還可以同時鍛鍊胸椎和腰椎。

食禮展中的敬畏”與“感恩”

“吃了沒?”

這是中國人問候語中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句話。其反映了人們的社會活動亦與飲食活動密切相關。

《論語》中“政”字出現41次,“食”字出現了41次,其中有30次作“吃”解。

在中國,根據文獻記載可以得知,至遲在周代時,飲食禮儀已形成為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這些食禮在以後的社會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在古代社會發揮過重要作用,體現了他們對祖先和賓客的尊重。

孔子參加魯哀公的宴會。兩人聊天,魯哀公感覺很開心,就賞賜桃子和黍給孔子。孔子先吃黍,然後再吃桃子。這時哀公左右的人都捂住嘴偷偷地笑。孔子好像沒有察覺,依舊我行我素。哀公連忙說:“孔夫子,你真是讀書讀得太多了吧!黍是拿來擦桃子的,不是拿來吃的!”

這時,只見孔子不慌不忙地說,黍子為五穀之長,祭祀時是作為上品進入廟堂的;而桃子在常見瓜果中卻是末等,不得入於廟堂。現在用五穀之首的黍子來擦果子,我認為是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