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統十三年二月,春寒料峭,乍暖還寒。

南京,這座虎踞龍盤、王氣縱橫的古城,在明初叫作“金陵”,後被洪武帝封為“南京”,定鼎南京時,又改名“京師”。之後到燕王靖難,江山易主,遷都北平後,此處又恢復了“南京”的稱謂,成為朝廷留都。

成賢街位於四牌樓東側,此處在明初可謂天下聞名。原來永樂帝朱棣在此設國子監,北及雞籠山南麓,西至進香河,南臨珍珠橋,東達小營。昔日國子監鼎盛時期,有來自國內外近萬名監生吃、住在這裡,盛世著書,煌煌鉅著《永樂大典》便誕生於此。

如今國子監雖已不負昔時之盛,可成賢街兩側商鋪老宅林立,街上行人如織,好不熱鬧。

人群中有一書生,十七八歲光景,生得唇紅齒白,目如朗星,只是身材稍顯單薄,那張俊臉雖是白淨,卻有一股病懨懨的氣息如陰霾籠在臉上。他身著皂色緣邊的玉色遙�潰�咂鷳防戳講囁戇謁娣繅∫貳K�沂終埔話顏凵齲�⑽湊箍���潛咦弒哂蒙惹崆岬闋拋笫終菩模�燉錆咦潘擋簧廈�男〉鰨�蠊擻遺危�悶嫻卮蛄孔耪饊豕漚值拿懇淮Α�

他走走停停,最後止步於一家酒肆的門口。這時的酒肆和現代“酒樓”稍有區別。大多隻是供人喝酒的所在,雖也有些下酒的吃食,不過若真為了吃個肚圓,就要去“食肆”了。這家酒肆叫作“醉歸樓”,有上下兩層,好生氣派。雕簷映日,畫棟飛雲。碧闌干低接軒窗,翠簾幕高懸戶牖。門前挑出望竿,掛著酒旆,漾在空中飄蕩。此處雖是一個訪杜康的好去處,不過令他駐足的倒不是酒肆本身,而是酒肆門前的那個測字攤。

那測字攤旁豎個幡子,上書“一字道天機”五個大字,一位道姑打扮的少女端坐幡旁,一雙妙目在街上掃視眾生,恰與書生的視線撞個正著。

四目相對,書生瞧那道姑年紀甚小,至多不過十五六歲年紀,長得嬌俏可人,烏溜溜的大眼睛裡透出一股古靈精怪的靈氣。可若道她不過是個小女孩,她卻正襟危坐,又有種飄飄然仙家之氣概。

書生反覆把那幡子瞧了幾遍,又仔細打量過這個小道姑,心想:一字道天機?好大口氣!今日反正閒來無事,不如讓她測上一測,好找個由頭奚落她一番。心想至此,他立刻定了主意,抬步朝測字攤走去。

“這位有緣人,是要測字嗎?”待書生在小道姑面前落座,道姑輕聲問道。

“不錯,正是要測字。”

道姑面無表情地遞過白紙一張,毛筆一支,又將一硯研得的墨推到書生面前,道了聲:“請。”

書生提起筆來,想了想,剛要落筆,提筆的手卻又放了下來。他帶著一絲不懷好意的笑容問道:“敢問仙姑,這測一字,相酬幾何?”

小道姑將他的壞笑盡收眼底,也帶著笑意答道:“若是公子覺得小道測得準,那便隨意贈些錢財,若是覺得不準嘛……”她狡黠一笑,“若是覺得不準,就是撕了我的幡、砸了我的攤,我也毫無怨言。”

書生聞言大吃一驚,心想:這小道姑什麼來頭,真真是好大口氣,難道她真測得那麼準?他正這麼想著,冷不丁又瞥到那幡子上“一字道天機”五個大字,暗暗道:我還就不信了!於是,他手起筆落,放下筆時,那白紙上已赫然有了一個“友”字。

“有緣人,這個‘友’字,你要測什麼?”

書生心中暗想:怎麼著都得測個我知道結果的事情,我知道結果……如今是正統十三年……正統十三年……對了!就是這個“正統十三年”!哼哼,正統十三年。再過一年,就是赫赫有名的正統十四年——會發生使得明朝由盛轉衰的那場戰爭的1449年。而這場戰爭的名字,便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這個道姑瞧樣子就是個坑錢蒙人的鬼妹神婆,我既然知道一年後必定會發生這一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