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部分

講講他對禪宗宗旨的體認。神秀當眾念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初聽這四句偈語,楊度覺得太淺白了,重複唸了兩遍後,又覺得它裡面蘊含著許多機趣,不由得佩服神秀的比喻貼切。正在暗自思索時,不料和尚的話轉了急彎。

“當時弘忍坐在法座上,聽了神秀的偈語,半晌不做聲。這時,一個苦役僧打扮的僧人從後門走了進來,對弘忍說,請允許我也念幾句偈語吧!弘忍不認得他,問他是做什麼的。那僧人答,舂米僧。眾僧見這個舂米僧竟敢來搶首座的衣缽,都笑他不自量。弘忍見他相貌不俗,便說,你念吧!那舂米僧不慌不忙地念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弘忍一聽,大為吃驚,說:念得好,這衣缽就傳予你罷!”

楊度也為這四句偈語所驚服,暗思,這好比釜底抽薪,厲害!原來就一物不存,何來塵埃之染?難道禪宗信仰的就是這個嗎?

“弘忍於是把他帶到方丈,對他說,你的偈語雖好,但仍未見性,我給你講《 金剛經 》吧!舂米僧端坐聆聽,不發一語。當弘忍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舂米僧頓時大悟,隨口唸了幾句偈語:何期自性,本自清靜;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弘忍聽後大喜,遂大開水陸道場,將衣缽傳給了這個舂米僧。此人即六祖慧能。慧能有高足弟子六十餘人,其中最為出色的是南嶽的懷讓、青原的行思、菏澤的神會、永嘉的玄覺。後來,南嶽系下形成溈仰、臨濟兩宗,青原系下形成曹洞、雲門、法眼三宗,世稱五宗。臨濟宗在宋代又形成黃龍、楊歧二派。這些被統稱為禪宗的五宗七派。”

天上一絲浮雲都沒有,月亮愈加明亮了,腳底下現出三條路來。正中一條大道,左邊一條石板路,右邊一條曲折小路,通向山腳。

楊度問:“法師,我們往哪條路走?”

寄禪答:“往右邊的小路走,那山便是大溈山,密印寺在大溈山中。”

“那不是快到了嗎?”楊度喜道。

“大溈山大得很,說在山中,其實還遠著哩!”

楊度剛要邁腳向右走,突然草叢中躥出一條大蛇來。那蛇足有一丈多長,大楠竹般粗,在月光映照下,兩隻金黃色的眼睛如同兩點灼人的兇火。楊度本能地停住腳。和尚卻視同無物,口中喝道:“孽畜,還不給老衲讓路!”

說也奇怪,那蛇向兩個過路人望了望,竟不聲不響地朝對面禾田滑過去,好像自知妖術不敵正道似的。楊度看著這一幕,會心地笑了。

“現在我們單獨來談談溈仰宗。”在爬山的過程中,和尚繼續他的中土佛教史的講課。“我們前去的密印寺就是溈仰宗的發源地,即祖庭。溈仰宗的創始人靈祐長老是唐朝福州人,俗姓趙,十五歲出家,在杭州龍興寺受具足戒,廣究大乘小乘經律,二十三歲前往江西參謁百丈懷海。懷海為懷讓的再傳弟子。懷海一見便讚許他,安置於參學之首。有一天,懷海對他說,你去撥一撥爐子,看看有火沒有?靈祐撥弄幾下說,無火。懷海走下講座親自去撥,撥到深處,撥出一點火星。懷海指著火星對靈祐說,這不是火嗎?靈祐慚愧。懷海以此啟發他,你先前沒有撥著火,乃暫入歧路。佛經上說,‘悟了同未悟,無心得無法’,只要無虛妄凡聖等心,本來心法原自備足。你今天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要善自護持。”

楊度心想:從尋火星這件事上能生出如此深奧的人生道理來,佛家祖師們的確善於取物作譬,因勢利導。這一點,甚至湘綺師也比不上。

“有一天,寺裡來了一位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