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這些勞動力的生活條件肯定是糟糕之極,很容易形成對政府的不滿,這些不滿情緒集中在一起,發酵,又有大量可以作為兵員的青壯年勞動力聚集在一起,一旦有心懷不滿的野心家或者革命者振臂一呼,往往就能造成一個帝國的覆滅,修建大運河本是利國利民的大工程,可這也是隋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歷史上一直有“隋雖因修建運河而亡,而唐實受益之。”的說法。即使呂方不採用政府直接出面,將工程劃片分包,讓地主或者商人來組織百姓,像歷史上一樣,自發的大規模建設圩田和海塘,這樣做雖然能夠避免引起百姓的不滿,可是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這些組織者會獲取新田畝的最大利益,那些參與建設的勞動力也肯定會成為他們的依附農民,有了人口和財富,這些強宗豪族肯定會實力大增。一直以來,呂方都在千方百計的打壓分化所在統治區域的地方豪族勢力,無論是屠殺,分化,收買無所不用其極,因為他始終堅信一點,在古代中國,土地的兼併程度始終和國力成反比的,大量的小自耕農才是最好的兵源和稅源,他可不希望辛辛苦苦的搞了水利建設,最大的受益者卻是自己的敵人。
雖然呂方也知道搞大規模水利基礎建設對自己實力的增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既然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地方割據勢力的頭目,俗話說屁股決定腦袋,他做出的任何決定都不但要對當地百姓有利,更要對他自己,還有他身後代表的以北人和丹陽眾為主體,兩浙降眾為補充的武人集團的利益負責,如果沒有這個武人集團對自己忠誠和支援,任憑自己有天大的本事,在殘唐五代也不過是個撲街的廢柴,在這一點上,呂方是十分清楚的。所以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何時搞,怎麼搞,在哪裡搞都要取決於這個出發點。
駱知祥看到呂方低頭思忖,半響無語。雖然心中也有幾分焦慮,可他也知道這等重要之事千頭萬緒,呂方這般認真考慮也是正常的,起碼總好過先前田一聽明白自己所說的龐大計劃後,便毫不猶豫的搖頭拒絕,田在淮南外鎮武將中已經算是肯虛心納諫,留心民政的翹楚了,否則也沒有辦法組織和供養如此龐大的軍隊,只是唐末五代之時,藩鎮割據,武人當國,即使有些留心民政,發展經濟的藩鎮頭目,這麼做的根本目的還是為建立更強大的武力搞好物質基礎,在殘酷的兼併戰爭中消滅敵人,儲存自己,如果和這個根本目的發生了衝突,一切都要放棄。在這一點上,呂方這個穿越者和楊行密,朱溫,李克用等人沒有什麼本質的差別。
“駱先生,此事幹系重大,而且如此大規模的工程,只怕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完成的。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還是先拿一塊地方作為試點,看看能不能有所成效,如果可以,再推廣開來,這樣做不但要穩妥得多,反對的人也比較少。先生你辛苦些,快些把選定的地點,方略,所需的人口糧帛都交上來,爭取早些開工,好不好!”呂方考慮完畢,決定還是採用後世天朝的“特區”的辦法,是騾子是馬拿出來溜溜,到時候利弊自然都會體現出來,再加以改進,最後把興利去弊的經驗加以推廣,這才是老成謀國之道。
駱知祥趕緊躬身領命道:“下官領命!”便收拾几案上的帛書輿圖,準備趕快離去,正如呂方所說的,此事的確要加快腳步,因為眼下正是冬天,農閒季節,有大量的空閒勞動力可供徵發,若是到了春耕時節,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