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模�簿褪悄閔�呂瓷砩纖�哂械畝�魘親鈧匾�摹�

每個人有了最基本的身體條件、生活條件、教育條件,你身上 “自然”有的潛質就能得到發展。但是,真正的問題卻是,我們作為父母,如何去判斷,如何去抉擇與幫助呢?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有可能既不理解,也缺乏期待,更缺乏鼓勵,因為我們不明白孩子身上到底具備了什麼潛質,這些潛質又將怎麼發展,我們對待孩子最好的方式又是什麼?

父母改變 孩子改變 卷三(2)

我們往往只會作最粗心的評價,也就是看你的成績是多少,做簡單同時不太負責任的比較,比如有時孩子成績不佳,你一看某某人的孩子,他父母受的教育都不如我們,成績怎麼比我的孩子好,或者人家讀一遍就會了,你怎麼讀十遍還不會呢?其實在會與不會背後,都有每一個生命自身的秘密在裡面,有的光靠勤奮還真不能解決問題。

1%的靈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

我們在很多學校的牆上都可以看到一條愛迪生的格言,叫做 “成功等於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這個格言所強調的意思大家都耳熟能詳,也就是所有成功都是勤奮努力的結果,只要勤奮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而無數成功者的事蹟也在不斷地佐證著這句格言,以至很多不成功者往往要承受雙倍的痛苦,一方面是不成功的沮喪,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對自己還不夠努力的自責。我女兒讀初中時就對她媽媽說過“我為什麼這麼努力了,成績還不能提高”這樣的話。讓人想不到的是愛迪生的這句格言,還有另一半,他說的是,“但是那1%的靈感最重要,甚至比99%的汗水還要重要”,他不是和大家開玩笑嗎?他說的是什麼意思啊?他強調的是人身上那個特質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不具備這個特質,那麼你在這個可能 “不屬於”自己的領域,哪怕再勤奮,你能夠獲取的“榮耀”大概也極為有限。這一點,真是最大的麻煩,也是我們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困惑所在。現實情況常常是,只要孩子的成績沒有達到父母、老師、學校、社會所要求的那個標準,你很可能首先想到的不是孩子不努力、不勤奮,就是孩子的努力還不夠到位,其實這樣的評價貌似很公正,實則忽視了個體差異,忽視了每一個人身上很要命的生命秘密。當然,有的時候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那個“1% 的靈感”它本身也是變動不居的,可能在某個階段,它是混沌一片的,而到了另一個階段,它則是靈光閃現,一下子豁然開朗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好像就是發現和等待的藝術。像華人世界最傑出的電影導演李安考大學考了三次,最後上的是家人並不滿意的藝專。而像愛因斯坦這樣偉大的科學家,他的天分也並不表現在童年時的語言發展上。這樣的遲緩,不在狀態其實也不是什麼特例,也許每個人都有他的短處,都有他找不到感覺的領域,尤其在童年時因為作為父母你什麼都看不出來,你特別沒信心,因而他任何的短處,或者不適應學校,不適應學習之處,都成了父母最大的焦慮。說起來,任何發展不平衡、任何的遲鈍之處,在今天非常整齊劃一的學校教育和評價體系中,落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一種痛苦。我們總是太急了,我們太不願意給孩子等待的時間了。我們總是把自己的焦慮轉化成了孩子的焦慮。

有一次我到廣州一所學校講生命教育的問題。講完課,是學校的一位副校長上來做小結,那天她特別激動,流眼淚了,說是非常感激我。感激我什麼呢,因為這一天下午她正在家裡和孩子作鬥爭呢。孩子背一首古詩,背了一個下午還不會,母親在邊上早就聽會了。我想這樣的事在生活中也是時有發生的,關鍵在於我們怎麼評價。一個孩子,他背了一個下午的古詩還背不下來,你首先不能說他不用功,甚至也不能急著說他不用心。他的不會一定有他的問題,就好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