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部分

建了“〖中〗國石油開集與開發公司”。

這是〖中〗國的第一家國營企業。

只是在當時,這家企業並不屬於〖中〗央政府,而是屬於〖中〗國海軍,其主要職責也是為〖中〗國海軍提供艦船用油。

別忘了,德意志第二帝國送給〖中〗國的戰艦,全都採用了燃油鍋爐。

俗話說,喜事逢雙。

五月,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雲南地方政府正式宣佈擁護〖中〗央政府,並且解除了地方武裝,政府官員也由〖中〗央任命。二是〖中〗央軍tǐng進大西北,攻佔了蘭州,控制了通往青海與新疆的要道。

在統一大業上,剩下就的是四個邊疆地區了,即西藏、新疆、méng古與東北。

顯然,南征大業的進展速度比馮承乾與吳鐵生預料的都要快,僅用了一年多,〖中〗央軍就佔領了長江以南的所有地區,還控制了甘肅。也正是如此,六月份的時候,吳鐵生正式提出北伐。

馮承乾沒有反對,只是希望吳鐵生把北伐時間推遲到一九二零年。

原因很簡單,國內有太多的事情需要huā精力去處理,而且〖中〗央軍剛剛結束南征,緊接著北伐,對士氣也有不利影響。

事實上,當時最嚴重的問題,仍然是〖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係。

吳鐵生堅持〖中〗央集權,即地方政府官員由〖中〗央任命,並且直接向〖中〗央負責,地方軍隊也必須由〖中〗央改組。馮承乾並不反對〖中〗央集權,但是認為應該給予地方一定的自治權,比如在經濟層面上,就應該讓地方有更大的自主權,以便根據自身情況,決定如何發展,而不是由〖中〗央統一指揮。

在吳鐵生提出北伐後,馮承乾提出了一個更加關鍵的問題,即〖中〗國應該施行什麼樣的政治制度,有沒有必要在完成統一之後進行全民大選,以及有沒有把必要把選舉制度確定為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當然,這也引出了很多問題,比如什麼樣的人才具有選舉權。

馮承乾想搞〖民〗主,可是他非常清楚,別說現在,即便再過一百年,只要〖中〗國民眾的基本價值觀、思想意識等沒有發生根本xìng轉變,也就是沒有認識到〖民〗主的重要xìng,沒有把前清留下的奴xìng抹去,那麼任何〖民〗主政治都不可能在〖中〗國生根發芽,因此在國家還不夠穩定的情況下搞大選,不可能有任何好的結果。

事實上,這就是〖中〗國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不可否認,在推翻清朝的〖革〗命中、以及在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浪潮中,湧現出了一大批有志之士,而且這些人都知道〖民〗主的重要xìng,更加清楚〖中〗國必須向西方國家學習,才能擺脫積貧積弱的帽子。

問題是,這些人有多少?

即便把在校學生算上,願意搞〖民〗主、而且表現積極的〖中〗國人,所佔比例也不會超過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一。

這就意味著,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國人,也許壓根就不知道“〖民〗主”是個什麼東西。

顯然,僅僅是教育,根本無法改變這個列,實。

推廣〖民〗主觀念,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時間,二是經濟。

事實上,西方施行〖民〗主政治的國家,也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拿英國來說,在工業化時代之前,依然是王國,國王就是法律、國王就是一切。大〖革〗命之後,斯圖亞特王朝在英國復辟,也正是因為不具備實施〖民〗主政治的基礎。即便到大戰結束之後,在英國擁有選舉權的公民也僅佔總人口的一成左右。按照英國的法律,只有資產達到一定程度的成年男xìng公民,才擁有選舉資格。也就是說,英國推行的〖民〗主政治,實際上並非完全的〖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