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因為蒸汽輪機沒有研製成功,所以這種後來被命名為“德意志”級的主力艦仍然算不上是現代意義上的戰列艦,最多隻能算得上是前戰列艦,與後來出現的那些新式戰艦有較大的差距。

只是,“德意志”號,以及姊妹艦“普魯士”號的基礎非常紮實。

十多年後,這兩艘戰艦都進行了現代化改裝,排水量增加到二萬二千噸,換上了三百五十毫米主炮與蒸汽輪機,還把燃煤鍋爐換成了燃油鍋爐,主機功率提高到八萬馬力,戰艦的最高航速超過二十七節。雖然沒有增強裝甲防護,但是做為主力艦,“德意志”級的防護能力仍然強於後來的戰列巡洋艦。

事實上,馮承乾主導設計的戰艦,都有這樣的特點,即在後期進行全面改裝之後,即便無法跟效能強大的新式戰列艦相提並論,也足以壓制戰列巡洋艦,從而避免在十年之後建造戰列巡洋艦。

這種前瞻性,為帝國海軍節約了大筆費用。

要知道,每一艘主力艦的造價都不會低到哪裡去。如果一艘戰艦隻用十年、或者二十年就因為效能落後,且無法改進而退役,那將是一筆非常大的損失。更重要的是,以帝國海軍的造艦速度,如果主力艦的服役週期只有十年、哪怕達到二十年,也永遠不可能超越實力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加快造艦速度的話,又會引起英國的猜疑,導致英德關係迅速惡化,在帝國還未發展壯大之前就不得不面對世界上最強大的敵人。只有延長戰艦的使用期限,才能在英國不知覺的情況下,緩緩提高帝國海軍實力,並且在最終的戰鬥中爆發出來,成功擊敗英國海軍。

十多年後,德意志第二帝國能夠成為全球第二海軍強國,馮承乾功不可沒。

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馮承乾精心制訂的戰略規劃,德意志第二帝國根本沒有挑戰英國的本錢。

在戰略上,低調不是壞事。

這種低調,也體現在了次級戰艦,即巡洋艦這類輔助戰艦上。

在經費有了保證之後,馮承乾著手梳理帝國海軍的輔助戰艦,決定在一八九七年動工建造一級輕巡洋艦。

與主力艦一樣,馮承乾的前瞻性在次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在此之前,雖然巡洋艦的用途最為廣泛,但是一直沒有受到重視,在設計的時候更是以省錢為本。馮承乾改變了這種設計理念,從一開始就提出,帝國建造的巡洋艦不但需要具備全球航行能力,還要保證在二十年之後經過現代化改裝依然是有力的作戰平臺,因此在設計上必須具有超前性。

最突出的,莫過於在巡洋艦上首先採用了炮塔。

要知道,在此之前,巡洋艦上的火炮都是暴露在外的,準確的說是安放在炮座上,最多在四周安裝防彈片鋼板,沒有哪個國家在巡洋艦上安裝厚實的炮塔,因為沒有人覺得有必要安裝炮塔。

在這種後來被命名為“柏林”級的巡洋艦上,安置了三座三聯裝一百五十毫米主炮。

雖然在火炮數量上,“柏林”級並不突出,同時代的巡洋艦上,有些擁有十二門、甚至是十六門主炮,但是在任何一個方向上,“柏林”級的火力密度都高於同時代的巡洋艦,甚至是某些巡洋艦的兩倍。

只是,馮承乾忽視了一個問題,即超前的設計極大的提高了建造成本。

最終,“柏林”級分兩批建造了四艘,就因為造價過於高昂而不得不終止,馮承乾也不得不讓造船廠設計一種較為廉價的巡洋艦。

不可否認的是,“柏林”級巡洋艦的出現,讓帝國海軍的作戰佇列更加完整。

僅僅建造四艘,確實非常低調。

這一年,馮承乾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規劃主力艦與巡洋艦的建造工作,而是派人去美國把一個叫霍蘭的工程師請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