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準盟友,但是俾斯麥絕對不會幫助沙皇修建這條鐵路。要知道,這條鐵路最大的價值在軍事上,而不是經濟上。有了這條鐵路,俄國就能極為方便的把遠東地區的軍隊調往歐洲地區。做為俄國的鄰國,德意志第二帝國肯定會深受其害,俾斯麥自然不會伸出援手。

與帝國一樣,英國也不希望俄國發展壯大。

結果,沙皇只能向法國求援。

最終,這條鐵路成為法俄結盟的基礎。

年初,法國決定向俄國提供五億法郎貸款,原則上就是用於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只是五億法郎遠遠不夠,俄國隨後肯定會向法國申請更多的貸款。只是到底有多少貸款用於修建鐵路,就是個未知數了。

法俄聯盟,迫使俾斯麥尋求新的盟國。

英國奉行“不結盟政策”,自然靠不上。

在歐洲大陸,除了德法俄,算得上強國的只有兩個國家,即奧匈帝國與義大利,此外橫跨歐亞非的奧斯曼土耳其也勉強算得上強國。因為奧斯曼帝國地處世界的十字路口,涉及利益太多,極易與英國發生衝突,所以俾斯麥把重點放在了奧匈帝國與義大利,比如俾斯麥去年就親手促成英奧意締結協議,約定在地中海、黑海、愛琴海與亞得里亞海沿岸與北非沿岸地區維持現狀。

雖然德奧意同盟還沒形成,但是已見雛形。

不管是十五年前,由德奧俄形成的“三皇同盟”,還是俄土戰爭之後聯英牽俄,俾斯麥的所有政策都只有一個核心:竭盡全力防止在歐洲大陸上出現能對帝國構成威脅的軍事強國或者是國家同盟。

必須承認,俾斯麥的外交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埋下了禍根。

短期來看,帝國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十多年的和平發展已經初見成效,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指日可待。長遠來看,帝國必然會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甚至會同時與多個強國為敵。

到此,問題又繞了回來。

只要皇帝、貴族、官員、資本家與普通公民不甘心帝國僅為二流國家,遲早有一天得向老牌帝國挑戰。

回顧俾斯麥在過去十多年裡推行的政策,不能否定宰相的功勞。

馮承乾不得不承認,在他熟知的歷史中,葬送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不是年老的宰相,而是昏庸的皇帝。

現在,腓特烈三世不再是“百日皇帝”,歷史還會重演嗎?

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戰照樣會在二十世紀初爆發,德意志第二帝國還會是戰敗國,並且因此亡國嗎?

這些問題,讓馮承乾非常頭痛。

他了解俾斯麥、也瞭解威廉皇儲,卻不瞭解腓特烈三世。

只是,還有別的選擇嗎?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他的祖國遭受了上百年的恥辱,列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並沒公平對待所有參戰國。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局發生改變,那個東方古國的歷史也會發生變化。

幫助德意志第二帝國打贏第一次世界大戰,是馮承乾唯一的選擇。

至少,做為新興列強的德意志第二帝國與馮承乾的祖國有相同的敵人,也就有著共同的利益基礎。

既然沒有選擇,那就不用選擇。

平靜下來後,馮承乾的心情也放鬆了不少。

德意志第二帝國不是沒有機會打贏第一次世界大戰,而是有很多的機會,卻被平白無故的浪費掉了。

只是,馮承乾卻不知道該從何處著手。

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利用未來世界的先進科學技術,可是馮承乾在來到這個時代之前只是一名普通的軍人。當初,要是學習成績好,馮承乾就不會參軍服役,也就不可能來到這個時代。

也就是說,馮承乾知道很多未來世界的技術,卻一樣都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