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7部分

緊張,能派往印度洋的貨輪非常有限。

根據海軍提供的統計資料,當時能派往印度洋的貨輪,最多隻能為三十萬地面部隊提供後勤保障。

顯然,攻佔印度全境,三十萬地面部隊遠遠不夠。

按照吳鐵生的估計,如果要佔領印度全境,至少需要三百萬軍隊。

當然,補給三十萬地面部隊,還有一個附加條件,即這些部隊都在以港口為中心的沿海地區活動。如果深入到印度腹地,則海運發揮不了作用,因此由海運提供的補給能力也將大大降低。

這下,問題來了。

如果按照海運能力計算,陸軍就得縮小作戰範圍,至少在海運能力增強之前,把重點放在沿海地區,以奪取港口為主要目的。只有在等待海運實力增強之後,才投入更多的地面部隊,向印度腹地進軍。

按照海軍的規劃,最快也要到一九四四年,才能建造出足夠多的運輸船隻。

問題是,陸軍不可能等到一九四四年。

用吳鐵生的話來說,如果紅俄在一九四三年戰敗,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有很大的把握在一九四四年之前擊敗英國,或者使英國變得無足輕重。到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肯定會進軍中東與海灣地區。如果中國陸軍不能趕在此之前攻佔印度,並且以印度為跳板向西推進,那就將失去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爭奪中東與海灣地區的機會。

中東與海灣地區有多麼重要,馮承乾心裡非常有數。

雖然此時中國的資源還足夠多,能夠滿足戰爭需要,但是誰也不能保證十年、二十年之後,中國的資源依然足夠。事實上,就馮承乾熟知的歷史,僅僅二十年之後,中國的資源就不夠用了。到時候,中國最缺的就是能源,而海灣是石油儲備最豐富的地區,也是世界的能源中心。

從某種意義上講,在戰後的世界裡,誰控制了中東與海灣,誰就控制了整個世界。

吳鐵生想要借印度進軍中東,馮承乾也有類似的想法。

這樣一來,在兵力投送能力、或者說是維持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就只能在用兵上做文章了。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如何使用好這三十萬地面部隊。

馮承乾在這個時候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一點,即這批部隊不但要為進軍中東與海灣地區打下基礎,還得為今後控制印度全境做好準備,因此不能集中在某一個地方,而是應該儘可能的擴大佔領範圍。

照此,陸軍提出了詳細的作戰方案。

首先需要控制的,就是印度河與恆河河口附近的大型港口,其次是阿拉伯海沿岸地區控制幾座主要港口、以及可以用來駐軍的前進基地。如果還有富餘兵力,則應該集中使用在bō斯灣方向上,比如佔領bō斯灣附近的某座港口。至於向中東與海灣地區進軍,還得看海運能力能否支援。

對此,馮承乾沒有提出異議。

事實上,這也是當時可以唯一具有可行xìng的作戰方案,而且不會對海軍與陸軍造成太大的負擔。

只是,戰爭是互動的,並非中**方想怎麼打就能怎麼打。!。

第二百三十一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

中國高層在考慮進軍印度洋的時候,美英當局也在考慮同樣的問題。

因為第三艦隊在倫內爾島海戰中遭受慘重損失,幾乎全軍覆沒,所以在出兵印度洋的問題上,美國總統羅斯福不得不承認現實,即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把這個難題交到了英國人手裡。

客觀的講,這個時候,英國根本沒有能力出兵印度洋。

說白了,就算英國當局知道中國即將進軍印度洋,也肯定是束手無策,根本不可能出兵去守衛印度。

問題是,在這個時候,羅斯福給了英國人一個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