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1部分

對兩艘輕巡洋艦來說,火力都不算強大,但是有足夠的威脅。

當然,輕巡洋艦之間的戰鬥,遠沒有主力艦對決那麼慘烈。交戰的時候,輕巡洋艦的主要防禦手段是機動性與靈活性。說得簡單一些,沒有任何一位輕巡洋艦的艦長會指望用艦炮轟沉對手,能夠拖住對手,給對手製造一些麻煩就非常不錯了。如果能夠重創對手,使對手主動撤退,那就再好不過了。

顯然,這是一場漫長的戰鬥。

事實上,兩位艦長的目的是一樣的,即拖住對手,等待己方的主力艦到達,並且儘可能的壓制住對手,發現對手的主力編隊。未完待續

第三百二十四章 尖端技術

原創第三百二十四章尖端技術

到三點的時候,卓宇凡率領的主力編隊率先進入了卡爾迪瓦海峽

此時,斯科特率領的第二印度洋艦隊離卡爾迪瓦海峽西端還有大約二十公里,也就是約莫半個小時的航程。

海峽裡的戰鬥已經結束,兩艘輕巡洋艦均在遭到重創之後主動撤退。

當然,兩位指揮官都再次派出了偵察艦。

雖然卡爾迪瓦海峽是馬爾地夫群島中部為寬闊的海峽,但是海峽追寬處也只有五十公里,窄處不到三十公里。如果艦隊在海峽中部航行,主炮就能覆蓋整個海峽。此外,海峽的南面與北面都有大量環礁。雖然這些環礁的海拔高度大多僅有幾米、高不過十多米,但是依然能夠對戰艦上的雷達產生干擾。如果不出動偵察艦,那麼主力編隊在進入海峽之後就很容易遭到伏擊。

顯然,這不是開玩笑的事情。

在如此狹窄的海域內,任何一方遭到突然襲擊,都有可能遭受致命打擊。特別是在海峽為狹窄的海域,如果敵艦突然出現在十多公里外,只需要幾分鐘,就能讓毫無準備的主力艦遭受重創。

只是,這個時候,兩位指揮官心裡都充滿了疑問。

這就是,對方的主力編隊遲遲沒有出現在海峽裡面。

要知道,從遭遇的時候算起,雙方的輕巡洋艦已經纏鬥了兩個小時,如果主力編隊就在偵察艦的後方,那麼早就進入海峽了。

有趣的是,兩位指揮官做出了相似的判斷。

即在他們看來,對方的主力編隊沒有出現,不是沒有進入海峽,而是刻意沒有參與輕巡洋艦之間的戰鬥。

原因也很簡單,對方不想過早暴露,並且需要時間尋找合適的伏擊地點。

也就是說,雙方都認為對方將利用海峽裡的特殊環境來發起伏擊,而不會打一場面對面的決戰。

正是如此,雙方再次派出了偵察艦。

問題是,如果對手採取伏擊戰術,那麼己方的主力編隊就不可能也採用類似的戰術,因為這將導致雙方無法遭遇,也就不可能進行主力決戰了,而兩位指揮官都渴望在主力決戰中擊敗對手。

結果就是,派出偵察艦的同時,雙方的主力編隊都進入了海峽,而且沒有刻意隱藏。

顯然,這一局面對卓宇凡有利。

四點不到,卓宇凡指揮的主力編隊已經到達海峽中部,而斯科特指揮的兩艘速戰列艦進入海峽還不到二十公里。

此時,雙方相距大約五十公里。

以雙方對海搜尋雷達的作用距離,再個幾分鐘,就能用雷達探測到對方了。

看上去,斯科特的處境加有利。

主要就是,卡爾迪瓦海峽總體上是兩端寬、中央窄,即第二印度洋艦隊所處的海域加寬敞,而第21艦隊主力編隊所在的海域較為狹窄。只是,如果把水深算進去,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受北印度洋暖流影響,卡爾迪瓦海峽是西淺東深。在海峽東部出口附近,平均水深超過了二十米,可以供任何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