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的時間,弟弟王和忠學中醫倒是有模有樣的。
學醫和考科舉一樣,是非常辛苦的事情。
比如王和忠最開始半年熟記數百種藥材,每天還背誦《藥性賦》《湯頭歌訣》等,絲毫不比林向安讀四書五經輕鬆。
而兩年的時候才算入門。
差不多第三年以後,要熟讀熟記《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等經典醫書。
每次只要林向安回家了,他都會抽時間主動陪王和忠、林嘉月學習和玩耍。
雖然不常見,但林向安每次見到了,都會詢問兩人的功課。
而林嘉月目前在學琴的基礎階段,不僅有教文化方面,也會有需要背誦音律方面的知識。
林向安打算等考中舉人了,再給林嘉月尋找合適的教養嬤嬤以及貼身丫鬟。
嚴格說來,律法規定不同階級,奴僕人數有一定的量,但實際操作中,有彈性。
普通人透過科舉獲得功名的生員、舉人、進士群體,才享有蓄奴特權,對於奴僕人數,若不深究倒無事。
一旦追究起來,搞不好就抄家流放了。
一方面林向安習慣僱傭人,而不是買人,另一方面也是階級的原因。
王和忠安靜地點點頭。
倒是林嘉月搖了搖林向安的胳膊,撒嬌道,“知道了,哥哥。但你考試回來,要給我帶禮物!”
知道哥哥要去省城,林嘉月挺開心的,聽說省城非常繁華,有好多有趣的東西,可惜她不能出遠門。
“好。”
這孩子的性子倒是不像以前那樣撲進林向安的懷裡。
想來大了,懂得男女之防了。
以前會有些小任性,這兩年學習後,倒是懂事一些,但性子依舊活潑。
林向安笑著說道,“肯定給你帶禮物。”
轉頭看向弟弟王和忠,輕輕摸了摸他的頭,叮囑道。
“阿忠,你是家裡的男子漢,記得多照顧妹妹。”
王和忠點點頭,“哥哥,放心,我會的。”
和兩人聊了一些平常事,關注他倆的學習情況,三兄妹倒是久違地聊了很久。
林向安要帶著王和信、林遠一起出門。
王家這邊透過王和信的父母,知道了林向安要去參加鄉試的事。
就在林向安準備離開的前夕,王和信喊林向安去家裡一趟,說是爺奶來了。
知道這事後,林向安連忙趕去五伯家。
老兩口名義上說是來老五家小住兩日,實際上是來送林向安的。
並沒有很冒然地跑去林家,而是讓王和信將人喊了過來。
五伯和五伯母出去忙了,老兩口坐在院子裡說話。
林向安看到老兩口,笑著問道,“爺,奶,來都來了,怎麼不上我們家坐坐?”
王老爺子緩緩從凳子上站起,眼角的皺紋隨著微微的笑意彎起,眼神中特別精神。
“我聽老五說你要去參加鄉試,正好來鎮上買東西,便和你奶過來送送你,就不去家裡打擾了。”
王老爺子從懷裡掏出一個紅色平安袋,袋口用細繩扎得嚴嚴實實。
微微顫抖著手,將平安袋遞給林向安。
“這是我讓你奶去廟裡求的,保佑你平安,早日高中,你可得帶在身上。”
雙手接過平安福,捧在手心,林向安隨即輕聲道:“謝謝爺爺,奶奶,您們的心意我一定會珍惜的。”
深知兩位老人是特意過來送他的,林向安並沒有點破。
王老太從懷裡掏出一個紅布,裡面裹著些碎銀,是這些年老兩口攢下來的。
林向安要去參加鄉試,這訊息並沒有告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