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下令鎮州、定州方面出兵,會合河南軍隊,前後夾擊,必然能成功。
第三,如果遼軍還是繼續南下,其國內必定兵力空虛,那甚至必要的時候捨棄開封,宋朝派精銳部隊進攻遼國,直接打大遼國都,咱們來一個互換。
基於這些考慮,膽小的宋真宗才敢前往澶州,但最主要還是被寇凖逼的,而且劉娥力主他御駕親征。
所以宋真宗便被逼上梁山了,只能御駕親征,皇帝都來了,宋軍自己精神倍增,終於在澶州給遼軍以有力的反擊,
當然也有大宋的武器給力,大遼將軍太目中無人的緣故。
據說宋軍大將張環在澶州前線以八牛床子駑射殺遼南京統軍使蕭撻凜,頭部中箭墜馬,
遼軍士氣受挫,蕭太后等人聞撻凜死,痛哭不已,
然後一系列大戰,使遼朝統治者認識到宋軍和中原地區的人民是不可輕侮的。
於同年十二月,宋遼雙方訂立了和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其主要內容也非常簡單:
第一,稱兄弟。我們不打了,結拜為兄弟吧,自從,宋遼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此論。
第二,劃底盤。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放棄瀛、莫二州,雙方撤兵;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第三,納貢。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第四,互市。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從此以後,遼國就不敢發動大規模的入侵,宋遼邊境干戈寧息,貿易繁榮,人民生活安定。
澶淵之盟有很多積極的影響,畢竟誰都不想天天打仗。
但可怕的是大遼和大宋都沒有居安思危,導致武備鬆弛,後期皆為女真建立的金國擊敗。
遼國殘餘勢力只得西遷,在西域建立西遼苟延殘喘。
宋朝也失去淮河以北大量土地,甚至北宋滅亡,趙跑跑建立南宋,被迫向金國稱臣。
宋真宗御駕親征是極其難得的,在軟弱的老趙家是難得一見的。
大宋一共就三個御駕親征的皇帝,
第一個,毫無疑問,宋太祖趙匡胤,此人說是雄才偉略,絲毫不為過。
稱帝前便已征戰沙場多年,屢建戰功,稱帝后親征時多次不畏艱險,親臨陣前鼓舞士氣,滅的國家都有好幾個了。
哪怕有人不是非常喜歡大宋,但永遠不要否認宋太祖趙匡胤的偉大,結束五代十國的功績。
連後世一個極其極其偉大的偉人都有詩詞說,“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可見,在他心中宋太祖趙匡胤是可以和太宗李世民比肩的人物。
第二位,高梁河車神宋太宗趙光義,他所以被稱為高粱河車神,是因為在高粱河之戰的時候,打了敗仗,被很多人追殺,
在匆忙之中,趙光義駕駛了一輛驢車逃跑,跑得飛快,
雖然說最終得救了,但是趙光義作為一個皇帝,駕駛驢車逃跑這種光榮的事蹟,被流傳了下來,所以趙光義就被戲稱為高粱河車神。
其實仔細想來也沒有什麼,畢竟劉邦當年被項羽追殺,把自己老婆和孩子都推下馬車,最後還不是得了天下。
而且後面又有一個白登之圍,劉邦在白登被匈奴圍困七天,只能連嫁七位公主和親解圍。
當年韓信也有胯下之辱,勾踐被抓當奴隸,孫臏裝瘋吃屎,努爾哈赤當家奴……
所以說呀,出身寒微不是恥辱,能屈能伸方為丈夫。
這麼來看,趙光義比起他們不算什麼,只是他軍事能力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