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9部分

和縣丞蘇可。

到了常定鄉後,兩人姿態放得很低,請求拜見楚河,然後兩人在楚河的書房與楚河密談了許久。

其他人不知道他們談論的內容,只知道出門的時候是楚河親自送他們出來的,三人都是面帶笑意,顯然相談甚歡。

回去的時候,一千輛牛車,都是滿載了米糧。

表面看來,大同縣和常定鄉的關係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大同縣也對常定鄉大肆練兵不聞不問。

但大同官衙的有心人,隱約感覺到有什麼變化,當初提議控制趙一義一家、以此威脅楚河的鄧典武,在劉巖和蘇可帶著米糧回來之後,就被解除了職務。

楚河發現一個問題,這個世界之所以人員生活密度極低,偌大的一個大同縣,放在地球,活個幾百萬人都不多,如今就三十萬人口,原因有三。

一是農業不發達,耕作技術落後,田地裡出產不多,一畝地通常就是一到兩石的產量。

第二,便是這裡的人食量極大,一個就頂地球三個人。田地裡出產得少,吃的又多,自是養不了多少人。

第三,這裡的農夫為低賤之人,那些務農之人,都是想方設法的擺脫農戶身份,使得耕作的人越來越少。

其他地方的情況楚河不清楚,但秦州城這邊,糧食的供應從來都是不足的。

他現在和劉巖等達成協議,除了大同縣城外,其他地方都歸楚河管理,楚河只需要保證城內居民的糧食供應。

再加上鳳來縣那邊,這近十萬平方里(二點五萬平方公里)的地方,足夠讓楚河大展拳腳,當下決定對農業生產進行大規模的改變。

這改良其實也簡單,就是楚河所知道的一些能提高產量的辦法。

如選種、深耕、輪耕、漚肥、挖渠灌溉等。

反正現在有了大量的米糧,無需繳納賦稅,鄉民又大量的死在戰亂之中,人數減少,楚河最近積存下來兩百多萬石米糧,足夠大同、鳳來兩縣一年的食用。

就算新的耕作方法出什麼問題,都能支撐得住。

趁著秋收之後百姓無事,楚河組織人手,挖掘溝渠,引水開源,選擇顆粒飽滿的種子,深耕除草,使用草木灰、牲畜和人的糞便等肥田。

當然楚河只是給出一個方向,真正做事的是負責農事的楚鎮海。

一些地勢高難以灌溉的地方,楚河也製造了好些大水車幫助引水,加上大量的優質鐵製農具的使用,足夠的牲畜,楚河相信,就算沒有化肥和農藥提高產量,田地的產量也定然超過三石一畝。

最讓楚河驚喜的是,他以前不知道這裡有沒有番薯和土豆,只是把番薯、土豆的畫像分發下去,並承諾找到這兩種植物的,一種賞銀五百。

想不到,還真的有農夫知道這種作物,一個樣子憨厚的鳳來縣農夫,在潛淵衛的嚴密護送下,戰戰兢兢的帶著連苗帶莖的番薯到了常定鄉這邊。

不到這農夫不膽戰心驚。

他看到城門貼著番薯的圖畫,下面還有一行字,好奇的問了一下,竟然是楚潛淵親自發布的命令,誰找到這兩種植物,就可以得到五百兩銀子。

老農回家猶豫了許久,看著那兩個剛剛才到腰間的孫子,最終咬咬牙,也不管對不對,就把番薯帶到了城裡,跟城門的潛淵衛說自己知道哪裡有番薯。

正常情況下,農戶絕不想跟這些兵將發生接觸的。要知道以前的官兵,可不是什麼好相處的物件,進城的時候少交人頭費,都可能對農夫拳打腳踢。

這老農哪裡試過被兵將如此客氣鄭重的對待,更想不到會親眼見到鳳來縣的大官,然後在數十個鐵甲兵將的護送下,一路疾奔前往大同縣。

鳳來縣如此大動干戈,可差點沒有把老農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