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80部分

模儲藏酒的酒器,或者乾脆就是平民使用的儲酒器。

而在這裡的,當然不是普通的儲酒器,所以裡面的酒,也肯定不簡單。

可以說,韓孔雀在這裡發現的所有儲酒器,裡面都應該是裝著酒的,只不過有一些儲存到並不好,所以揮發乾淨了。

但就是這樣,這次韓孔雀發掘出來的酒,也是一個天文數字。

畢竟不管是甕還是灌,其數量都不少,而這兩種儲酒器的體積都不小,每一隻罐子,每一隻甕之中,都有著大量酒液,這就讓韓孔雀的這次收穫,變得多了很多。

當然,西夏盛酒使用最為廣泛的是瓶,這裡面就有梅瓶,這些梅瓶裡面也裝著酒,不過,梅瓶畢竟不如甕大,所以酒的數量就少了點。

加上梅瓶要比甕和灌都難以燒製,所以數量也不多,當然,這也是因為梅瓶在西夏的地位決定的。

在西夏,梅瓶又稱作經瓶,其主要功能是在佛事活動中用以盛酒,也就是談佛唸經或與寫經有關,所以稱“經瓶”。

西夏經瓶又分為廣口瓶與小口瓶,剛才韓孔雀特別關注的那件有銘文的小口瓶就是經瓶,是一件活佛用來盛酒的經瓶,所以上面出現銘文,是很正常的。

在西夏,他們習慣將口徑大一些的稱為“廣口瓶”,口徑小的稱為“梅瓶”。

當然,經瓶也是有各式各樣的,在西夏眾多的“經瓶”之中,又分為素瓶與剔刻花瓶,素瓶主要是黑色和茶葉末釉,而剔刻花則還有白色。

韓孔雀發現的人物圖案的“經瓶”可以說是西夏盛酒器中的佼佼者,這類人物圖案的瓶已知有兩種,一種是人物有鬍鬚的,另一種是人物無鬍鬚的。

已知有鬍鬚的人物瓶,瓶口略殘,釉色為白中泛青,釉面較薄,主圖案是一位留鬍鬚的飲酒者,面額豐滿,禿髮,微醉狀,半坐,頭上生出祥雲。

另一個瓶的主圖案相同,差別在人物無鬍鬚。

還有一類器物是介於盛酒器與飲酒器之間,這就是扁壺,像扁壺這種器物,最適於路途攜帶,是遊牧民族馬背上的常見必備物件。

先前韓孔雀也發現了一件製作工藝十分精細的白瓷扁壺,那件扁壺長20厘米寬17厘米,扁壺不但有貼花和印花工藝,而且還有漢文和西夏文結合的銘文,所以它肯定是酒器之中的精品。

除了上述的這些儲酒器,再就是飲酒器了,西夏飲酒器有大小之分,大的如碗,小的有杯,形式多樣。

碗類主要是喝馬奶酒、葡萄酒所使用的,因為此類酒的酒精度較低,所以用碗來喝,而這十分對蒙@古人的胃口,所以這種碗也特別多。

也許是因為用碗喝酒十分符合蒙@古人的習慣,所以,韓孔雀發現的大量瓷器之中,在數量上,碗絕對佔據了絕大多數。

這些碗都比較特殊,跟普通的碗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韓孔雀一眼就看出來了,這是西夏製造的。

這些碗跟普通碗是不同的,因為在西夏,他們飲酒的碗分為一般和比較特殊的,嚴格地說是瓷質碗式匜。

這種碗式匜,就是在瓷胎製作成形時,在口沿處向外壓一下,或者用手指在口沿處拉一下,在口沿處有一處凹槽,形成如匜樣的流,飲用時,碗內的液體不向周圍溢位,可以說這是西夏人的一種創造。

西夏的這種瓷質匜也可分為四大類,一是碗式,二是碟式,三是豆式,四是仿古代銅匜式。

西夏的碗式匜,大概是燒廢的碗所帶來的啟迪,因為西夏的燒瓷坯胎含沙較多,又地處西北乾燥的荒漠性氣候帶,坯胎做成後有要晾乾的一道工序,而這道工序是西夏瓷器燒製是否成功的關鍵。

晾得太乾了,胎體就會有裂紋,晾得幹不到位,溼度偏大,入窯後就會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