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跟獨立電影關係最大的影展,一個是鹿特丹,還有一個是聖丹斯。
相比於高冷逼格點滿,完全不在乎市場和商業的鹿特丹,first影展的發展路線更像是聖丹斯。
今年的競賽影片不僅有大批過審的,甚至有一些開始表現出成熟的商業元素,如《心迷宮》,現在的first有些像是20世紀美國獨立電影初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first正在走聖丹斯曾走過的路。
鹿特丹和聖丹斯各有各的好,鹿特丹偏向跨界、多元、實驗、前衛和當代藝術領域,確實是真的過於小眾,往前往後十幾年,國內媒體對這個電影展都不太待見。第一沒明星,第二沒大片,去了連紅毯都沒有,拍誰?一點噱頭都沒有!
而聖丹斯與好萊塢更近,在《低俗電影:米拉麥克斯、聖丹斯和獨立電影的興起》等書的影響下,聖丹斯的獨立範兒,更像是好萊塢牛片佳作的孵化基地。
當然,在媒體眼裡,都踏馬扯淡!
沒有毯星的電影展,沒有存在的必要!
國內電影現在已經走到了市場主導的時代,偏向前衛藝術的鹿特丹,不管在制度上還是在生存能力上,都不適合國內電影展來效仿。
聖丹斯的成功,不止是對於電影的扶持卓有成效,還有一個原因是,電影節的主辦方和當地合作的旅遊部門合作,每年電影節舉辦的時候,大批遊客會來到這裡,除了看電影還能滑雪旅遊。一來二去,政府能掙錢,電影展也能分得仨瓜倆棗,自然能長久的生存下去。
不止是first影展,賈科長的平遙國際電影展也是按照聖丹斯的路線走,聯合當地政府,用電影發展旅遊經濟,再用旅遊經濟來反哺影展的資金,相當成熟的一個模式。
相比之下,first影展並不那麼官方,在本質上仍然屬於一個民辦影展,雖有名聲,但是舉步維艱。
今晚,電影展閉幕。
萬年一行人進入藝術館之後便被安排在了前排的座位上,這次過來,寧皓拿了最受矚目導演,黃博拿了最受矚目男演員,萬年···好吧,他就是來捧場的。
但是,他投資的《心迷宮》估計也能在最佳導演和最佳故事片等幾個大獎中間周旋一波,算是滿載而歸。
作為最大的一批咖,他們也算是影展的門臉。
雖然拿胖頭魚和牙花子當門臉挺寒磣,但是,不也挺樂呵的嘛!
忻玉昆得得瑟瑟的坐在前排,一張老臉滿面紅光,恨不得笑成一朵牡丹花。
燈光明亮,會場安靜。
許楓兼任主持,上臺環視一週道,“電影像一部構造複雜且精密的藝術品,完成它需要各方面人員的分工與協作,只有電影團隊創作狀態的高度統一,才會促使一部佳作的誕生。”
“中國電影的未來,不是掌握在所謂的大師手裡,而是掌握在那些手扛攝影機的年輕人手裡。在你最強生命力的時候,盡情的表達,熱愛你自己的電影!青年導演要敢於為自己的夢想付諸行動,不拘泥於表達形式,不受限於現實環境,目標明確,只為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讓自己在不斷表達的磨礪中,最大程度接近夢想。”
說罷,她又笑笑,“青年電影人,你們並不是孤身一人!用你們的作品與世界對話吧!”
“嘩嘩譁!”
臺下的人都瘋了,一張張年輕的面孔滿滿的狂熱,跟拼命一樣鼓著掌,有幾個後排的哥們還站起身高聲吼叫,活像是喝高了。
青年人最容易被煽動,搞獨立電影的青年人尤甚。追夢的路上只要碰到那麼一丁點的鼓勵,這幫人就能有滿滿的勁頭,每天歇斯底里大吼著走在追夢的路上。
開場白過後,頒獎禮正式開始。
跟作為獎盃的板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