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深思熟慮才託給掌櫃,一方面就當做房屋中介的報酬付給掌櫃,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擺出利益,她可打聽清楚了這個鎮上的整體消費水平,五十兩銀子怕是相當於客棧一年的毛收入,便是不去想人情人心,光是為了這份額外收入,她相信掌櫃也會認真幫她的。
當天下午,客棧掌櫃便幫風華聯絡上了鎮長,那鎮長聽說只是一個孤身小孩子,想在此處買房安居,心中也不大當回事,雖說戶籍管理得嚴,但他們這裡畢竟天高皇帝遠,衙門裡的小官小吏十年八年都不見得查一次戶籍,按上一兩個根本不是問題,只是他當然也不會什麼好處都不拿就同意,等掌櫃奉上了四十兩銀子,鎮長笑著捋了捋鬍鬚,便讓掌櫃早點帶風華來辦戶籍。
風華也想不到事情這麼順利,當然趁熱打鐵,立刻就在掌櫃帶領下去見了鎮長,順便提了四色禮物奉上,那鎮長見風華雖小小年紀,卻談吐從容老練,行事圓滑周到,尤其是簽名時那一筆草體,端凝嚴謹,筆鋒凌厲,極是不俗,心中暗自驚詫,也不敢怠慢,於是兩邊皆大歡喜。
掌櫃不好意思地要把剩下的十兩還給風華,風華當然不可能要,又另補了十兩當做謝禮,掌櫃面紅耳赤地收下了,隨後兩天為風華打聽合適的房屋更是細心了。
在客棧住到十四日上,風華終於瞧中了一處翻蓋沒兩年的店鋪,據說這店鋪剛蓋好時,這戶人家的兒子便在城裡討了一房媳婦,因他們夫妻倆一直都在大戶人家做工,現在媳婦生了孩子沒人照顧,就商量著把老夫妻倆接到了城裡,這裡的房子乾脆賣了,湊錢在城裡再買個小院子。
這店鋪卻是鎮南第一家,一邊隔著條三尺通道臨著第二家店鋪,另一邊卻臨著山腳,一條狹窄的石條小道蜿蜒著向山頂盤桓,通常只有小鎮居民打柴或者孩子們淘氣上山摘果子吃才走,一般正式上山禮佛都是走另一邊大道的,因此位置雖偏僻又不至於脫離人群。
這條街上的店鋪連同後面的院子都是磚瓦結構,很有山西民居的特色,一條狹道把店鋪和院子隔開。
店鋪有兩層,透著木頭清香的嶄新店門和窗戶,一樓地面鋪著磨平的山石,呈現灰白色,牆壁青磚壘就,牆角生著幾蓬暗綠的青苔,裡面空間不大,四十多平米,什麼都沒有,緊靠右側是一條狹窄的木樓梯,通向二樓,踩上去咯吱咯吱地響,二樓卻是鋪著木地板,比一樓矮了三分之一,斜斜的屋頂,窗戶也縮小了一半,很難透進陽光。
穿過三米多的狹道,現出一個四四方方的院子,一條筆直的青磚路,中央是一口布滿潮溼青苔、顯然出水的井,青磚路圍繞著水井分成兩股又合攏,再通向正屋,把院子分成了兩半,兩半都是泥地,沒有一絲綠色,再過去便是青磚砌的院牆,足有三米高,西牆外就是鬱鬱蔥蔥的山峰。
正面有四間屋,寬敞的堂屋,堂屋東邊一間,以及大小相同的西邊兩間,都是青石地面,青磚牆壁,鑲著不大的木窗,屋前圍著一條原木長廊,屋簷雕鏤精美,看著十分秀氣精緻,倒不像外面看著那麼質樸,屋裡只有幾件舊桌椅舊床。
除了四間正屋,靠著西廂的院牆拐角,單獨用粗糙的木頭圍了一個簡陋的小間,也不知是做什麼的。
總體來說,風華是十分滿意的,再加上已經把戶籍拿到手,徹底解決了自己的隱患,風華心頭大定,也不討價還價,很痛快地付了一百八十兩銀子,在老夫妻倆驚喜的目光中收好地契房契,又去衙門裡重新登記,更換了屋主名字,風華在這個陌生的年代終於有了落腳之地,真正安頓下來。
第六章 小動土木
風華買下房子後,並沒有立即住進去,那狹小得曬不到太陽的窗戶,那整面的暗沉牆壁,都不是她喜歡的,也許以她的性格,她不會一直住在這裡,她已經在這裡得到了可以行走天下的自由身份,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