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小小的流民軍,發展到了眼下控制了大明整個中原腹地,連連佔領了山西、河南、湖廣、江西、南直隸、浙江等省,控制了大明幾千萬臣民和巨大的地盤,接著現在又開始兵發攻打北直、山東,眼下山東基本上只剩下一沿海等地還沒有被他奪佔,運河沿線基本上快被他攻到通州了。
而他麾下一手打造出來的刑天軍,現在應該是稱其為大中軍了,對於大明官軍來說,無疑也是一場接著一場的噩夢,無數大明的名將,紛紛在他麾下的兵馬面前折翼,這些年下來,已經數不清有多少大明的官軍被他殲滅,多少名將死在了他刑天軍的手中,就連他的愛子吳三桂,去年奉旨入關對他進剿,也死在了他刑天軍的手中。
如果說建奴是大明沒落的起因的話,那麼肖天健便是親手將大明埋葬的人,這兩方他吳襄都惹不起,到底該選擇誰投靠一時間吳襄也拿不定主意。
第二十章 大軍壓境
本來這個決斷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拿定的,相較之下他吳襄也是漢人,同樣也不希望看到建奴將燕雲之地控制在他們手中,而且這麼多年下來他吳襄也和建奴打了這麼多年,他們吳家族人死在建奴手中的也著實不少,所以他也痛恨建奴,投降肖天健的大中軍,對他來說應該是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想想連盧象升、孫傳庭、丁啟睿這幾個大明重臣現如今都投靠了他們,更何況他這個武進士出身的武夫,投靠肖天健本來並不是什麼難做的決定。
可是陰差陽錯之下,偏偏去年朝廷卻將他的兒子吳三桂調入關內去和肖天健作對,結果卻死在了肖天健手中,這件事讓吳襄可以說是恨透了肖天健,他吳襄這麼多年來,可以說將所有吳家對未來的期望全部都放在了吳三桂他這個兒子身上,對於吳三桂他可以說是傾注了所有的心血,現如今他這個寶貝兒子卻死在了肖天健的手中,這可是殺子之恨呀!
他吳襄自問報仇是不可能了,可是要讓他投降肖天健,這件事卻成了他最大的心結,無論如何吳襄都無法邁過這道心坎,投降大中軍。
於是在兩方的催促之下,吳襄這幾天時間是左右搖擺不定,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心中糾結的是一塌糊塗,幾天下來,他茶飯不思,嘴唇上便起了一層的燎泡,人也瞬間顯得蒼老了許多。
一支支建奴的大軍,抑或是騎著健馬,抑或是徒步而行,更有大批建奴的包衣奴為他們趕著大車,滿載著糧秣兵帳之物,緩緩的出現在了山海關之外,更有打著各色旗幡的漢八旗的漢軍,用健壯的騾馬,拖拽著一門門重逾兩三千斤的重型紅衣大炮,緩緩的朝著山海關一線進逼而來,如同人海一般的匯聚到了山海關外面,紮下了綿延出幾十裡的大營。
一隊隊韃子兵的哨旗出現在了山海關一線的長城外圍,囂張到了極點的在關城外面來回馳騁,向著關牆上駐守的明軍炫耀著他們的武力,更有一些建奴,囂張的將一些俘獲的大明女子,拖至關牆外面,按在地上肆意的凌辱,他們還將一些俘獲的明軍兵將和漢民,拉到關牆下用各種殘忍的方式,一批批的屠殺,將這些人的屍首就丟棄在關下,來威懾守關的明軍。
關城和關牆上的明軍大部分都是面如死灰,一個個敢怒不敢言,只能忍著強烈的恐懼和憤怒,看著關牆外面發生的一幕幕慘劇。
這種事情是建奴大軍慣用的伎倆,每每他們要攻城的時候,便會使用這種卑劣的手段,來嚮明軍守軍施壓,從精神上摧垮明軍,並且透過這種方式,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