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4部分

沒有絲毫改變。

心思複雜地看了一眼低下頭的兒子,王安石緩了緩臉色,聲音依然深沉:“此次封禪之行,事關天子,非同小可,我等一定要謹慎小心。你們不要再有什麼心思,也不要再生出什麼事端來。一切都等到封禪之後再行定奪。接下來我等討論一下,看看該誰跟去泰山,誰又留守京都。”

眾人這才稍稍放鬆身體,微微活動一下端正的身子,心思也活躍起來,他們心思不一,有的希望能跟著去泰山,有的希望能留守京都。

兩者都各有優劣。

首先,封禪是一件天大盛事,必將標榜青史。作為重臣,如果能存其中發揮作用,讓史官記錄一兩筆,也算是留名青史的榮耀了。

其次則是跟隨天子出行,更有機會接觸官家展現才華,一旦能讓官家滿意,立刻鳳飛枝頭,青雲直上。在座之中,就算王安石也只是參知政事罷了,還談不上位極人臣,大有進步的空間。他們沒有道理不想更近一步,所以說,隨著出京封禪,好處頗多。

至於留守京都,壞處就不必多說了,就是失去了封禪的好處。不過也另有其重要之處,特別是留在京城負責之人,說明他在王安石心目中極有地位,重要非常,可以把偌大的家業交付給他打理。

甚至說,一定意義上,他是王安石等人的第二代接班人。

雖然不大確當,意思也相差無幾了。

如此多彎彎道道,難怪眾人要心思紛紜了。

其中最淡然的是王安禮。他是這幫改革班子的編外人員,若不是看在王安石是他大哥的份上,說不準他還會投向司馬光,一道參與反變法大業去了。

再加上他是起居舍人,沒道理不跟著天子出行。也就是說,不出意外,他必定隨行出京。

果然,王安石接下來就說:“和甫就不必多說了,身為起居注,記錄言行,鐵定隨行。和甫啊,封禪盛事,舉世矚目,不單臣民,就連官家,也肯定會更為留意言行準則,他也希望能把好的方面記之於青史。天子注意,皆無小事,你日夜隨於官家,還須小心謹慎,萬莫出什麼差錯,否則無人能救!”

王安禮明瞭其中道理,凜然說道:“大哥放心小弟自當銳兢業業,盡心盡力,爭取不出一絲一毫的差錯。”

王安石點點頭,又拿眼看其他人。

王安禮卻在此時起身,道:“大哥,小弟府衙還有些記錄文章要整理,時間比較緊,若沒有小弟相關之事小弟就先出去了。”

他知道大哥接下來必是交代變法班子事宜,他無意參與其中,想要避開。

王安石自也明白他的意思,頗是無奈,點頭同意。

目送王安禮遠去,王安石暗自苦笑,連自己的弟弟都不支援自己的大業,他除了無奈之外還能有什麼呢?

二弟也是才能卓著之人,若能全力相助自己,無異於如虎添翼,可

搖了搖頭,王安石收拾心思,把目光放著呂惠卿等人身上。

面對那凌厲的視線,眾人心裡一緊,既是期待,又是緊張。

王安石遲疑了一下,把視線定在韓繹身上,道:“子華身為三司使,又是官家身邊重臣,也沒有道理不在官家身邊伺候。”

韓繹暗暗噓了一口氣,吊在喉嚨的心口那塊大友終於落了回去,他聽到了自己希望的答案。

笑了笑,韓修說道:“那韓某人也只能拖著老邁之身跟在介甫身邊出一把力了。”

這話令王薯不屑地翻了翻白眼,心裡暗罵對方老狐狸,畢竟作為三司使,提到封禪天子身邊的重臣時,沒有哪位史官會忽略他不記下來。明明很希望去封禪留名青史,卻裝作對自己父親很恭敬順從的模樣,誰知道他聽到不如意的答

王薯對韓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