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收拾。這是以噁心、惡行,對社會做了一樁好事。

故善者為正。惡者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惡事者。正中偏也。以噁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

什麼叫‘正’?什麼叫‘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惡事者,正中偏也’,善心是‘正’,惡事是‘偏’。像前面所說的呂老先生,就是以善心做了一件惡事;這就是‘正中偏’。

‘以噁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但是善惡的標準都要從對社會、對世道人心之影響而論斷的。如果說他們來搶我家的糧食,縣官也不管;我家裡傭人多,我們組織起來反抗,把暴民制止,用刑罰加諸於他——這是私刑,這不是一件好事;但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財產,他做了一樁什麼善事呢?對社會安定幫助很大——使暴民不至於為害地方,引起整個社會的動盪不安。這是為了私心替大眾做了一樁好的事情,這個是‘偏中正’。

何謂半滿。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書曰。商罪貫盈。

這是古聖先賢的教訓,後人尊稱為經。這個教訓是真理——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積善成名,積惡滅身”,絕對真實正確。

如貯物於器。勤而積之。則滿。懈而不積。則不滿。此一說也。

比喻有一個器皿,我們要想在裡面存滿——存久就滿了;如果不存,它不會滿的。這就是要知道積善的重要,而不可積惡以自取滅亡!

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無財。止有錢二文。捐而與之。主席者親為懺悔。及後入宮富貴。攜數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迴向而已。因問曰。吾前施錢二文。師親為懺悔。今施數千金。而師不迴向。何也。曰。前者物雖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親懺。不足報德。今物雖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懺足矣。此千金為半。而二文為滿也。

這是佛門的公案。從前有一位女居士到佛寺裡想佈施,但沒有錢。‘止有錢二文,捐而與之’,只有兩文錢(從前兩文錢是很少很少),她拿去捐在佛寺裡做功德。‘主席者親為懺悔’,‘主席’就是佛寺的方丈,因她心誠,親自給她懺悔,給她祝福。

‘及後入宮富貴’,沒想到這個女子的命還不錯,以後進入到宮廷裡面,做了皇帝的妃子——這富貴了。

‘攜數千金入寺舍之’,帶了黃金千鎰到寺院來做佛事。

‘主僧惟令其徒迴向而已’,主持老和尚沒有親自給她迴向,只叫他的徒弟給她拜懺消災迴向。

‘因問曰:吾前施錢二文,師親為懺悔;今施數千金,而師不迴向,何也?’老和尚很有道德;不像現在,我們看到許多不如法的事情。從前有道德的人不論施財多少,但看修福的人心是否真誠。如果是真心修福,再少的錢都要親自給他主持;如果心地不是很虔誠,則用不著老和尚親自去操心。這老和尚就告訴她,‘曰:前者物雖薄,而施心甚真’,從前你雖只施兩文錢,但是你的心真誠,‘非老僧親懺,不足報德’。今日你得到富貴,施金雖多,而施心不切。這是她從前心真,真誠地在三寶裡修福,這是舍一得萬報,她真的得到了。老和尚親自給她修懺悔。

現在她已經富貴了,但對於佛法上那種虔誠的心,被富貴榮華淹沒了,退轉了。‘今物雖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懺足矣!’我派徒弟代表我替你懺悔就夠了!其實老和尚這個舉止就是喚醒她,真正是大慈大悲——機會教育,教她真正回頭。這個人是個可救之人,不是不可救。

‘此千金為半,而二文為滿也’,從前施二文,她的福報是圓滿的;現在佈施千金,得到的福報是一半——不圓滿。所以諸位同修要知道,我們修福,念念圓滿,確實不在乎施錢多,不在乎做得多;心真切,盡心盡力就是念